發表於 2007-4-19 19:13:35

Motion Offense (Version 1)


傳切和擋切戰術有許多共通性,其間的些許\差別包括了:

(1) 傳切戰術比較重視球的流暢傳導,攻擊重心以外圍為主,相對的,擋切戰術則是內外兼顧,甚至更重視籃下的切入和傳球。
(2) 擋切戰術較不傾向作pick-and-roll等對持球員的掩護動作。
(3) 擋切戰術的擋人次數一般比傳切更為繁多。
(4) 傳切可能較有規定的路線和模式可循。

使用傳切戰術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包括了下列幾個要點:

(1) 因為它是一個概念,沒有一定的路線可循,所以對手不易偵察攻擊的模式。
(2) 五人在場上不斷的作切、傳、擋的動作,對方的每個人都要紮實的作防守,每個掩護都迫使對手作「跟隨」或「交換防守」的決定,因此出錯的機會也就增加。
(3) 這樣的打法不僅鍜鍊己方的體力和基本的籃球技術(V-cut、I-cut、傳球接球和掩護等基本功夫),也挑戰對手的體能和專注力。
(4) 這項戰術亦可依己方的優缺點,在攻擊時調整朝內或朝外的比重。
(5) 每個人都參與進攻的細節部份,人人亦都有較均衡的得分機會。

在基本功夫方面,擋人、切入、移位、傳球和投籃等項目,都必須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才足以發揮擋切戰術的無上威力。掩護的人則要盡到head hunt的責任,不作非法掩護,懂得掩護的時機(不停留在原地超過三秒鐘),更要掌握掩護的位置和方向(down screen、cross screen及back screen等)。走位切入的人要會判讀防守(read the defense),知道什麼時候該切、該繞,或是假切入真沈退,引自己的防守者去撞掩護者。至於傳球的方向、力道、時機,也都深深影響外圍出手的準確性。

這個戰術最難的地方就是五個人如何在這方面配合,拿捏得恰到好處。

發表於 2007-4-19 19:15:07

Motion Offense (Version 2)


Motion Offense動態進攻

簡單來說,動態進攻是由場上五名球員不停地移動到不同位置以尋求高命中率的出手機會,沒有事前制訂的固定走位路線。動態進攻卻必須根據敵隊的防守陣式由球員自行在場上變化應對。

動態進攻有三個基本元素:切入(cutting)、傳導(passing)、掩護(screening),球員在辨識對手的防守策略後,互相以這三元素配合在球場的空間分散(spacing)觀念,創造適當的出手機會,因此球員的默契與解讀對手防守的能力非常重要。動態進攻一般需要比較長的入門期,但練成後卻威力奇大,因為對手無從預測你下次進攻會怎麼跑。

動態進攻的三種基本要素隨著著重比例的不同就有不一樣的風貌,有的教練強調切入,掩護的比例較少;有的球隊喜歡全員散開,獲得更多切入與外線發砲的機會;有的教練特別鑽研各種掩護隊友出手的方法,切入的情形反而不多。

由於球員材料的不同,動態進攻會跟著有不同的變化,在理想狀況裡,如果場上五名球員都能做好切入、紮實掩護與高品質傳導的工作,甚至還能輪流到內線背框壓迫對手,動態進攻就會變成人人都能出手並角色互換的「完全狀態」。但這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多功能的球員難得,有些球員就是不太會運球切入;有些球員你給他外線的大空檔,他還是砍不進。
Motion Offense & Early Offense (1)

無招勝有招 – Motion Offense

A motion offense is a flexible offense that utilizes player movement, correct floor spacing, passing and cutting, and setting screens. Rather than running set plays (which can also be run in the motion offense), players move within a basic set of rules. This allows for greater flexibility than just running set plays, and will usually be effective against any kind of defense, whether man-to-man, zone or "junk" defenses. Players can move freely to open areas on the court. Once the basic concepts are learned, special patterns or plays can be designed by the coach to take advantage of his team's offensive strengths.

「Motion Offense,與其說是戰術,不如說是一種概念來的恰當,如同中文翻譯「動態攻勢」一樣(只是沒人會這麼叫),這種攻勢相當有彈性,利用球員之間的走位,正確的跑位製造空檔,傳球和切入滲透,以及檔人等等。與其執行固定的戰術(這樣的方式當然也適用在Motion Offense當中),球員根據基本的走位概念移動,這樣的戰術比固定戰術提供了更多的彈性,對於任何一種防守模式如人盯人,區域防守,甚至於「Junk」垃圾防守(這個晚點會提到。) 都有一定的作用。球員可以自由跑位製造某個區域的空檔。當完全領悟這種基本概念後,教練可以憑藉自己球隊的特色以及強項制定不同的策略或是戰術。」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Play(戰術)或著 Solution(方案)、Concept(概念)以及Mode(模式)的差別。

Motion Offense不是一個戰術,而是一個概念(Concept),一個強調「不停」的概念:球不停,跑位不停,擋人不停。而這樣的Motion下面,球員可以利用跑位、擋人、空手切入,還有傳球來主動製造對手防守上的缺失,進而製造「進攻」契機;這樣打法的優點類似中國武術中的「見招拆招」,只要自己打的開來,對手不管怎樣防守都有一套。

各位在NBA常看到的弱邊單打(Weak Side Isolation)、內外交替(Inside-out)、跑切(Give and go)、跑轟(Run and),擋切(Pick nad Roll) 這些種種都可以是在教練下的命令傳達下所執行的戰術(play),而在Motion Offense當中,這些種種的戰術不再由教練下達,而是由場上的球員自行針對對方防守而作判斷,也就是所謂的方案(Solution)。對方累了就就速度加快、回防不及就快攻、內線縮緊就打外線,防守腳步緊了就切入…這些種種不同的戰略,都會經過MO的概念當中一一產生。

Motion Offense要怎樣的進攻型態?這些都沒有定數,既然先前已經提到MO只是一個概念,不同的隊伍自然會有不同的方式去表現它,沒有一套一模一樣的MO,才是MO的精神。三角進攻就是一套具體且成功的MO,不論是以MJ為主體的外圍MO還是以O’neal內線為主體的MO,三角進攻都證明他是用於任何情況,也證明他是活的MO概念,而不是死的戰術打法。

既然沒有一定的打法,幾大幾小,誰來控球誰打禁區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場上球員有沒有正確的觀念以及應對的做法,所謂的小球,其實重點並不在身材上,而在於應對的位置以及攻擊的概念。例如說早期太陽的四衛一鋒,小牛隊由司機主打中鋒,還有湖人隨著有沒有O’neal上場而迅速轉換攻擊模式,都是Mode(模式)。

別問我NBA哪一隊打Motion Offense,我會打你。

說到這裡你大概懂了嘛?其實NBA每一隊都打Motion Offense,差別只是在於執行的方式,籃網的MO執行的相當明顯,每次球帶過前場,JK、KK以及RJ三人一定會碰到球,球也會從一邊導至另一邊;湖人也打MO,只是他們的MO通常有O’neal發動,而方針通常是空手切入還有外線遊走等空檔;小牛也打MO,而她們的發動機是NASH的滲透以及司機的高位單打(去年還包括Walker的高低位策應以及Jamison的跑位上籃)。

看MO不可有的錯誤想法

1 . 如同我之前所強調,MO是種概念,它是一種潮流,絕對不是因應沒有強力前鋒或著中鋒而誕生的戰術。所以不要誤會一定是缺少某個位置的球隊才會打MO。

2. MO不是一個超人打的起來的,它需要有默契,有良好跑位觀念以及對種種戰術策應純熟的隊員。

3. 世界上沒有無敵的戰術,MO不是無敵,也沒有哪一套MO好過另外一套MO,重點只有在球員的觀念是否徹底,再來就是球員的技術以及體能等等。

發表於 2007-4-19 19:16:50

簡易MO口訣


雖然不一定正確,可是小小玩玩無傷大雅。

1. 內傳即切 - 外線球員一但傳球給內線球員,立刻作一個空手切,或是貼著持球的內線球員然後折向走開,這樣不但可以替內線球員製造出一個空檔,也可以替自己製造一個空手上籃的機會。

2. 外傳即擋 – 不管是內傳外,外傳外,一但傳完球,就要開始找人作單擋,外線球員傳球後可以替傳球路線反向的球員單擋,而內線球員可以幫底線遊走的球員擋人。

3. 持球不運 – MO的兵家大忌,碰到黏球的,要記住,MO除了人的動向,球的動向也相當重要,長期盤球會讓隊友的跑位節奏停頓,也會給予對手喘息的時間,最好的方法是拿到球之前,就可以決定要切要投還是要傳,沒有意義的運球絕對是MO的大忌。

4. 無球不停 – 同樣地,對手不會無緣無故送你一個空擋,空擋必須要靠不斷的跑位,傳切,擋人後才會出來,如果球員呆呆地站在原地,對手守你守得輕鬆得意,那個位置也因為你而被封死,這樣無形中令整個MO有了缺口,所以,不用即衝,哪怕是散步或小跑步也好,保持自己的活動力才是MO的精神。


看誰先累死 – Early Offense

很多人把EO和快攻(Fast Break)搞錯,包括我們偉大的籃球播報員:「後衛把球運到前場快速砍三分就是EO啦」。其實EO,說穿了就是急攻(Rush),和對方打體力球。


我稍微說明一下急攻的概念好了:

打全場的時候,一旦攻擊結束,大家就要回防對不?相信很多人都會趁著回防後,對方慢慢把球運往前場的那段時間喘口氣對不對?如果是籃板或著失誤可能要衝回去,如果得分了就可以稍微慢一點慢跑回去對不?

接下來請想像一下,如果當你每次回防一轉頭,對方五個人已經開始攻擊,而你在沒有喘口氣的時間之下,馬上就要開始盯人,幾波攻勢下來,對習慣在攻守交替之間休息的你會造成多大的負擔?比賽到了一半,當你的腳步慢下來,已經開始用「走」回防的時候,卻發現對方已經在前場以多打少製造快攻的時候,那對你的體力和心理會造成多大影響?

急攻,就是體能球。

接下來說到造成急攻的條件。

體力!體力!體力!

沒錯,既然說了是打體能球,比對方好的體力是絕對必須,因為再不讓對方休息的時候,你自己也不會有時間休息,更甚者,為了不讓對方可以在他們進攻時磨時間休息,後衛在防守時上前壓迫對方控球也是必要的手段。總之,就是看誰的體力先見底。

概念!概念!概念!

衝到前場「開始」攻擊,不等於拿到球就要投!這是人們常常把EO和FaskBreak搞混的地方。

EO的主要目的在於替己方在對手沒有準備好之前就先製造攻擊機會,不給對手喘息機會以及耗費他們的體力。試問如果你只有一個人衝到前場就投了,那麼兩三球下來,你的隊友也不會想和你衝了,對手也不用那麼多人回防了,反正進就兩分,不進就籃板。一翻兩瞪眼。

記住,EO和MO一樣,絕對不是由一個人完成的,它需要多人到前場及早開始執行跑位以及製造空檔。逼使對方在進攻剛跑完位後在防守時繼續追逐,耗費體力,進而影響攻擊以及防守的效率。生哩,乃至於心理層面的壓迫,這樣才是EO的主要概念。

發表於 2007-4-19 19:17:32

Motion Offense & Early Offense (2)


Early Offense – 你從哪一秒開始攻擊?

以籃網隊的Jason Kidd作為例子,Jason真正可怕的地方在於,和他打球,你所能允許的攻守轉換時差等於零 – 從拿到球的一瞬間開始,不管在哪個位置,他已經開始攻擊。

在職業比賽,尤其是攻擊時間僅有24秒的NBA;其他聯賽或是國際比賽,每位球員的體力都有一定水準,加上有教練調度調節體力,所以EO的好處通常不為人所發現,甚至把EO和快攻畫上等號;但在一般全場籃球比賽,由於每個球員的體力參差不齊,體力常在30分鐘內立分高低,而在這種類型的比賽當中,EO的破壞力就達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EO的破壞力在哪?

請再想像一下(呃,這真的不是料理東西軍)

你和四個朋友報隊打全場,對方打的節奏很快,前面10分鐘你們有來有往非常精采,到20分鐘的時候你們隊上已經的後衛偷懶了一下,馬上被對方後衛快攻吃了兩三球。所以接下來你們決定早點回防,在進攻一結束就先衝回來,正轉過頭打算喘口氣,卻發現自己守的人已經過半場,馬上上去盯人,跑位盯防一陣之後,隊上已經明顯慢下來了。

接下來隊友紛紛說打慢一點,卻沒想到自己的後衛被盯人壓迫,突破防守一下就衝到前場,大家還有體力的咬牙跟上去,沒體力的只好當拖車,再三五波下來,每個人連跑位的力氣都奉欠,跳投手軟,切入腿軟,籃板搶不到,對方跑快攻也沒力氣跟。一場球下來光是快攻就不知道輸了幾分。

Early Offense – 你不跟,我打爆你,你跟,我拖垮你。

就如剛剛你們看到的,原本身材實力相當的兩組人馬,卻只有前面10分鐘有的比,到20分鐘開始就已經有人跟不上速度,到後面更只有「兵敗如山倒」來形容。甚至連輸的五個人也不明白,平常有可以打2,3個小時不累的體力,為何今天才一場球就掛點了?理由很簡單: 因為100%的30分鐘比賽,身體需要的氧氣還有肌肉要承受的壓力是80%的2小時比賽所遠遠不及的。

每個人打球的時候都有「回氣」時間,節奏的快與慢也就在其中產生,而EO最大的特色正是摧毀對手原來習慣的節奏。用自己的體能去挑戰對手的極限,逼使對方在體力上面的負荷達到最大,接著對方球員就會下意識的為自己找空檔休息,這就是英文所說的「get lazy」

而EO所要攻擊的,正是對手Lazy的時候。

回到剛剛Jason Kidd的四個例子:

A. 後衛推進發現前防空虛,於是直接挑戰籃框 – 快攻
B. 擁有以多打少的優勢(Number)或是趁對手應變不急,利用小組配合得分 – 也是快攻
C. 持球推進後發現對手已經回防,把球拉回來,穩定或是傳給拖車,讓他做第二次的判斷 – 可能變成快攻,或是開始組織另一波的攻勢
D. 拿下籃板後,己方箭頭往前找尋快攻機會,後衛在中線附近等待中鋒的籃板球,用長傳球代替推進。 - 帶入前面三項選擇。

其實以NBA作例子並不恰當,並進像我剛剛說的,NBA行之有年,裡面球員的體力真的深不見底,不過,如果你把這四個例子帶入我剛剛的故事,你就會發現EO的確有其威力存在。

A. 一旦第一個回防的後衛開始「偷懶」,快攻機會自然大增。
B. 如果是多人快攻,而沒有足夠的人或是第二個人回防不及,很容易就會出現以少守多的情況
C. 場上最忌誨的情況 – 當對手已經開始組織攻勢時,卻還有人沒有回防。
D. 比賽到中後段時,防守方的節奏已經完全打亂,前鋒在「偷懶」的情況下不願意深入搶籃板,而後衛會選擇在較靠近中線的地方伺機回防,這個時候長傳球就不用擔心被攔截,相對更可以利用傳球提高攻擊的效率。

有沒有發現,同樣的例子,在NBA是「你快,我比你更快」,但在一般比賽當中,則可以用「我拖到你變慢」來達到同樣的效果。

這就是EO的破壞力。

你也許會問:這樣子和快攻沒有差別啊,不就是運球衝到前場去得分不是嗎?

我會告訴你,是的,如果對方已經跟不上你的節奏的話,EO的確和快攻沒有兩樣,因為EO本身就是為了製造這種局面而產生的方針。

接下來開始講到重點了,剛剛的四個例子當中,除了第一個例子之外,其他三個例子都包含了小組配合;實際上,就算是第一個例子,前方也應該已經有人接應,只是後衛判斷自己有較好的得分機會所以自行出手。這說明了EO與MO的相同之處在於同樣需要隊友,以及概念良好的搭檔。

別讓你的後衛孤軍奮戰

EO隨著球的處理,會有不同的發動方式。

如果是籃板球或是失誤,以籃網隊為例,控衛的Kidd開始推進,擔任箭頭的小前鋒Jefferson以及得分後衛Kittles也會從兩端邊線以弧線開始朝籃框推進,而剛抓下籃板的中鋒Collins或著大前鋒Martin則會擔任拖車跟著推進。(有時候甚至Martin也會擔任箭頭的工作,這是隨著個人體能優異而改變球隊方針的一例。)

這個是以快攻的陣勢開始EO,迫使對方用更快的節奏回防,如果對方沒有跟著節奏回防,後衛可以馬上發動快攻,那麼兩分幾乎就是十拿九穩。

另外一種就是對方進球,己方除了發球球員以及後衛之外,應該馬上推進全場,而後衛拿到球後應該立刻推進到前場隻後開始攻擊。這樣雖然不像第一種EO有更大的威脅性,但是同樣可以利用跑位壓縮對手的休息時間,要強調的是,EO沒有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就算衝了20分鐘,只要給對手5分鐘的喘息,那麼也將全盤盡棄,EO不光是挑戰對方的體能,同時也是挑戰自己。

EO有一個隱性因素,那就是籃板。

擁有一個好的禁區球員,可以讓箭頭跑的時間拿捏更好,不用每次都在跑和回防補位籃板之間猶豫不決,快速抓下籃板之後找後衛的傳球意識,甚至可以讓你的EO直接轉換成快攻,光用跑轟就可以打死對方。Martin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禁區球員,也或著Kidd可以自己抓籃板,直接省去傳球的反應時間。

發表於 2007-4-19 19:18:47

Princeton Offense


Pete Carril ,生涯曾經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總教練長達三十年,並且是籃壇公認所謂普林斯頓進攻(Princeton Offense)始祖的老教頭。


普林斯頓其中一種:

這種通常是速度快,身高上有劣勢的球隊用的,
四個人用後衛跟小前鋒的打法,
一個打中鋒。

主要是用四個人在三分線外,
一直傳球+一直跑位,
基本上是繞著底線跟三分線跑,
然後要抓好時機切入或者從底線跑後門。

基本上是利用速度上的優勢跟快速的導球,
讓防守球員跟不上。

因為只有一個中鋒站在中間,
所以通常會出現較大的空檔,
所以切入時比較不怕被包夾住。

這個中鋒也是有幾個作用:
1.有時候出來到罰球線或3分線附近做擋人動作;
2.假如隊友切入 對方中鋒去幫忙防守時,
你就要趁機跑出空檔,
讓你的隊友傳給你然後灌籃or輕鬆上籃;
3.在禁區站好位置 block out 對方球員,
製造空檔跟搶籃板

發表於 2007-4-19 19:20:37

三角戰術


詳細解構

芝 加 哥 公 牛 隊 從 1991 年 至 1997 年 7 年 中 拿 下 5 座 冠 軍 獎 盃,靠 的 絕 非 運 氣。除 了擁 有 史 上 最 偉 大 的 球 員 喬 丹 及 全 能 前 鋒 皮 朋 外,他 們 還 擁 有 一 套 令 對 手 束 手 無 策、難 以 破 解 的 進 攻 戰 術,公 牛 隊 稱 他 們 這 套 進 攻 戰 術 為 邊 線三 角 進 攻 策 略 (Sideline Triangle Offensive Technology),也 就 是 大 家 所 熟 悉 的 三角 進 攻 (Triangle Offense)。這 套 戰 術 看 似 平 淡 無 奇,但 如 果 每 一 位 隊 員 皆 能反 覆 不 斷 地 演 練,嫻 熟 的 動 作 加 上 良 好 的 默 契 就 可 以 發 揮 它 最 大 的 威 力,創 造 出 如 行 雲 流 水 般 的 進 攻 節 奏。

發 明 這 套 進 攻 戰 術 的 並 不 是 明 星 教 練 傑 克 森,而 是 目 前 高 齡 75 歲 的 助 理教 練 溫 特(Tex Winter)。

這 話 要 從 1947 年 說 起,當 年 溫 特 首 次 入 選 南 加 大 ( USC )籃 球 校 隊,從 總 教 練貝 瑞(Sam Berry)的 教 導 中,溫 特 第 一 次 領 略 到 三 角 進 攻 的 方 法。後 來 溫 特 在擔 任 堪 薩 斯 州 立 大 學 助 理 教 練 時,又 從 總 教 頭 葛 納(Jack Gardner)那 裡 學 到了 一 種 類 似 三 角 進 攻 的 團 隊 導 向 進 攻 方 式。

溫 特 後 來 加 以 改 良 設 計 出 獨 特 的 進 攻 策 略,在 1950 年 代,他 運 用 這 套戰 術 數 度 率 領 身 材 與 技 巧 平 庸 的 堪 薩 斯 州 立 大 學 擊 敗 擁 有 巨 人 張 伯 倫的 堪 薩 斯 大 學,1962 年 他 出 版 了「三 角 進 攻」(The Triple-post Offense) 一 書。
溫 特 於 1971 年 接 掌 聖 地 牙 哥 火 箭 隊( 後 搬 至 休 士 頓 )兵 符,他 再 度 使 用 此 套 戰 術,但成 效 卻 不 怎 麼 樣。原 因 即 在 於「三 角 進 攻」需 要 不 斷 地 練 習,直 到 成 為 自 然 的反 射 動 作,如 此 才 能 顯 現 出 它 的 效 率。而 職 業 球 員 來 來 去 去、服 從 心 不 強,加 上三 角 進 攻 需 要 的 是 一 位 懂 得 傳 球 的 中 鋒 而 非 很 會 得 分 的 中 鋒,偏 偏 當 年 火箭 隊 的 明 星 中 鋒 海 斯( Elvin Hayes,後 來 獲 選 入 名 人 堂)向 來 是 那 種 捨 我 其 誰 拿球 就 投 的 得 分 型 球 員,要 他 擔 任 多 傳 少 投 的 無 趣 中 鋒 簡 直 就 是 要 了 他 的 命,當 然 火箭 隊 的 戰 績 也 就 不 太 好 看 的 啦。溫 特 沒 多 久 便 掛 冠 求 去,而「三 角 進 攻」也 就置 之 高 閣 了。

後 來 他 重 出 江 湖,與 同 為 公 牛 助 理 教 練 的 傑 克 森 成 為 莫 逆 之 交。平 時 也常 傳 授 傑 克 森 有 關「三 角 進 攻」的 精 髓,並 互 相 切 磋 討 論。傑 克 森 根 據 平 時觀 察,深 知 公 牛 隊 型 的 優 缺 點,在 升 任 總 教 練 後 便 決 定 採 用 此 種 進 攻 策略。就 這 樣,塵 封 多 年 的「三 角 進 攻」重 現 江 湖。起 初 喬 丹 並 不 贊 成 此 種 戰 術 (原 因 你 我 都 知 道),但 喬 丹 也 深 知,畢 竟 孤 掌 難 鳴,若 想 登 上 NBA 冠 軍寶 座,一 定 要 有 隊 友 充 分 的 火 力 支 援 才 行。

簡 單 的 說,就 是 場 上 的 5 位 進 攻 球 員,須 不 斷 地 移 動,並 隨 著 防 守 的 轉換 不 停 地 互 換 進 攻 的 角 色,也 由 於 球 員 在 不 同 角 落 各 構 成 不 同 的 三 角形,故 名 為「三 角 進 攻」。它 利 用 場 上 球 員 不 停 地 走 位 及 快 速 傳 球 製 造 得 分機 會,因 此 對 手 很 難 預 測 其 進 攻 動 向。三 角 進 攻 可 以 隨 著 對 方 的 防 守 戰 術 不同 而 隨 時 變 換 進 攻 模 式。

在 三 角 進 攻 的 理 論 上,球 員 並 沒 有 特 定 的 位 置,也 就 是 場 上 的 5 個 位 置 都是 可 以 交 換 的,唯 一 比 較 固 定 的 是 中 鋒。隆 利 或 威 靈 頓 永 遠 會 站 在 罰 球 線或 禁 區 邊 線 附 近 等 著 接 傳,因 為 在 三 角 進 攻 的 戰 術 設 計 裡,中 鋒 最 主 要扮 演 的 並 非 得 分 的 角 色 而 是 傳 球 者,所 有 的 攻 勢 都 是 在 中 鋒 接 球 後 正 式展 開。

在 公 牛 隊 的 三 角 進 攻 戰 術 中,每 一 位 球 員 都 可 以 擔 任 攻 擊 的 主 力,位 置也 可 以 隨 時 變 換,彼 此 間 保 持 約 15 至 18 英 呎 的 距 離。進 攻 之 初,中 鋒 先 持球,3 位 球 員 集 中 在 單 邊,再 利 用 一 連 串 快 速 走 位、傳 球 和 掩 護 製 造 出 投 籃 空 檔。

「三 角 進 攻」是 一 種 非 常 自 由、多 變 化、具 多 重 選 擇、隨 防 守 調 整 的 戰 術,它 建 立 起 一 套 場 上 5 人 共 同 參 與 的 攻 擊 架 構,公 牛 隊 運 用 起 來 更 是 如 魚 得 水。因 為 喬 丹 和 皮 朋 都 是 非 常 優 異 的 單 打 球 員,即 使 24 秒 進 攻 時 間 快 到 了,他 們 仍 能 以 出 神 入 化 的 過 人 及 切 入 動 作 尋 找 出 投 籃 的 機 會。

發表於 2007-4-19 19:20:49

其實三角進攻很難說得清楚,不同於爵士隊慣用的檔切戰術那麼具體及公式化,三角進攻比較著重於觀念,這種觀念要運用在球場上並發生效果得有多方面的條件配合。

主要重點有
1.要有能單打的球員
2.距離拉開
3.不斷跑位

首先隊上要有單打能力強的球員(看看 Jordan and O'Neal應該很容易能理解),再來執行三角進攻最核心的觀念就是把距離拉開,在很多籃球手冊裡還規定了執行三角進攻時,球員間必須保持的最短距離,之後就得靠球員不斷的跑動製造空檔和得分的機會。這些跑動多半是Inside-Out的走位,也就是先向籃下切再出來到預定位置。當然所有球員的跑動隱約會與持球員形成一個三角形,也就是持球員永遠都有兩個明確的接應隊友可做傳球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叫三角進攻的原因。


不用意外三角進攻是比較複雜籠統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1.基本概念
這是三角進攻最基本的陣勢: 強邊的三角形跟弱邊的兩人小組
5號是中心球員(英文叫Post player)通常是中鋒,
在湖人隊是O'Neal 以前在公牛隊則是Longley或Jordan,
這個5號球員要與球跟籃框成一直線,
如此迫使防守球員必須做完全垂直位於5號球員在前或身後的防守。

2.第一步驟
1號球員將球交3號球員後空手往禁區切入再出來到三分球底線位置,
1號球員也可以將球交5號其空切時5號球員的左右兩邊都可選擇。
如果你有印象以前的公牛隊這個一號球員就是Scottie Pippen,
1號球員移動的同時2號球員往弧頂走。
一方面是與5號球員維持三角陣勢另一方面是預防對手快攻,
到這裡三角進攻將正式開始。

3.發動攻勢
3號球員將球交5號,這時如果5號是O'Neal或Jordan便可直接單打。
如果單打時吸引了對方任何的防守包夾則兩邊底線及弧頂的控檔就會出現,
而標準步驟是3號球員交球後往籃下切入後走到另一邊底線,
其實這裡的變化是隨機的。
由於位置站得開,底線的球員隨時可因對方包夾持球者或不注意而作空切的動作,
並且兩邊底線或弧頂隨時有射手接應,4號的大前鋒也可因籃下並不擁擠而在籃板球上佔到便宜。

3.兩人小組
如果所有的跑位都被對方防守所化解,則5號球員可將球回傳弧頂,
並由2號及4號做兩人小組的檔切(Pick and roll)進攻


在三角陣勢擺開後隨機應變及靈活運用成了指導原則,因此球員的素質變成執行三角進攻的關鍵,跑位的觀念和單打的能力加上外線的發揮缺一不可。
三角進攻就是要賺防守球隊的包夾以造成空檔,如果外線不準單打沒威力或跑位不靈活
則所有優勢就會變成劣勢。這種進攻特別適合公牛隊的原因是不需要超級中鋒,而且它們擁有單打能力最強的Michael Jordan,加上4號大前鋒Rodman的籃板能力,這個一反籃球身材優勢決定一切的陣形就特別適合它們。

其實在每個教練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三角進攻的影子:
1.距離拉開
2.吸引包夾
3.跑出空檔

這些三角進攻的精神其實根本就是打籃球的基本觀念,只是球員默契越好觀念越正確對球賽參與度越高,則空檔出手機率自然增加,贏球的機會也越大。

發表於 2007-4-19 19:21:29

NBA專業術語


bank shot:擦板球
double pump:拉杆式投籃(verb)
fade-away shot:后仰式跳投
hook shot:鉤射投籃
jump shot:跳投
layup:帶球上籃
perimeter shot:中距離投籃
set shot:立定投籃
three-point shot:三分球
nba 各種統計術語
assist:助功
block shot:阻攻,蓋火鍋兒
defensive rebound:防守籃板球
field goal percentage:投球命中率
field goal:投球命中
free throw percentage:罰球命中率
free throw:罰球offensive rebound:進攻籃板球
rebound:籃板球
scoring:得分
steal:抄截
three-point shot percentage:三分球命中率
turnover:失誤
場地裝備篇
backboard:籃板
back court:后場
freethrow lane:罰球圈,禁區
freethrow line:罰球線
front court:前場
game clock:比賽用時鐘
halftime:中場休息時間
hoop:籃框,籃圈
mid-court:中場
net:籃網
painted area:罰球圈,禁區
restricted area near the basket:禁區內籃框下的小圓圈區域
rim:籃框,籃圈
scoring table:記錄台,記分台
shot clock:時限鐘(進攻方在24秒內必須投籃,並且球必須觸及
籃框,否則即違例)
three-point line:三分(球)線
top of the circle:靠近禁區頂端之三分(球)線附近
wing:(左、右兩邊)底線區域

發表於 2007-4-19 19:22:43

規則篇


blocking foul:阻擋犯規
buzzer:(比賽用的)蜂鳴器(表示時間終了,換人…等)
charging foul:(帶球)撞人(犯規)
dead ball:死球(停止比賽進行時段)
defensive basket interference:防守方干擾投籃得分
delay of game:阻礙比賽之正常進行
disqualification:犯滿離場,“畢業”
double dribble:兩次運球(違例)
ejection:驅逐出場
elbowing:打拐子
expiration (of game, first half…):(全場比賽,上半場…的比賽
)時間終了
first half:上半場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period:比賽的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節
five ticks left on the (game clock, shot clock…):(全場比賽
,時限鐘上…的)時間隻剩下5秒鐘
flagrant foul:惡性犯規
foul:犯規
foul out:犯滿離場,“畢業”
foul trouble:快要犯滿離場,“領到一張准畢業証書”
full timeout:全時(100秒的)暫停
goaltending:干擾投籃得分
hand-checking:以手掌推擋對方進攻球員之犯規動作
held ball:持球(雙方均持球不放)
illegal defense:防守違例
illegal offense:進攻違例(見isolation)
isolation:四位進攻球員在一邊,而由第五位球員單吃對方防守球員
jump ball:爭球,跳球
loose ball foul:雙方均無持球權時的犯規(通常發生於雙方爭奪籃
板球時)
offensive basket interference:進攻方干擾投籃得分
out of bound:球出界線(千萬不要說outside)
overtime:加時賽,延長賽
referee:裁判
second half:下半場
shot clock violation:違反24秒內必須投籃(並且球必須觸及籃框
)時限之規定
substitute:換人(上場、下場)
suspension:停止出賽(之處罰)
technical foul:技術犯規
ten-second violation:進攻方10秒鐘內未帶球過中場之違例
three-second violation:(籃下)3秒鐘之違例
throw a punch:出拳打架
throw in:發球入場
traveling:(帶球)走步
twenty-second timeout:隻有20秒鐘之暫停
walking:(帶球)走步 nba 球隊一覽表
western conference西區
pacific division 大西洋組
golden state warriors 金州勇士隊
la clippers 洛杉磯快艇隊la lakers 洛杉磯湖人隊
phoenix suns鳳凰城太陽隊
portland trailblazers (簡稱blazers) 波特蘭拓荒者隊
sacramento kings 沙加緬度國王隊
seattle supersonics (簡稱sonics) 西雅圖超音速隊
midwest division 中西部區
dallas mavericks 達拉斯小牛隊
denver nuggets 丹佛金磚隊
houston rockets 休斯敦火箭隊
minnesota timberwolves 明尼蘇達木狼隊
san antonio spurs 聖安東尼
utah jazz猶他爵士隊
vancouver grizzlies 溫哥華灰熊隊
eastern conference 東區
atlantic division 大西洋組
miami heat 邁阿密熱浪隊
0 new york knickerbockers (簡稱knicks) 紐約尼克隊
philadelphia 76ers 費城七十六人隊
orlando magic奧蘭多魔術隊
boston celtics 波士頓塞爾蒂克隊
new jersey nets 紐澤西籃網隊
washington wizards 華盛頓魔法師隊
central division 中央組
atlanta hawks 亞特蘭大老鷹隊
charlotte hornets 夏洛特黃蜂隊
chicago bulls 芝加哥公牛隊
cleveland cavaliers克裡夫蘭騎士隊
detroit pistons底特律活塞隊
indiana pacers 印地安納溜馬隊
milwaukee bucks 密爾瓦基雄鹿隊
toronto raptors 多倫多暴龍隊

發表於 2007-4-19 19:24:25

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好球員?


第一、你要先經過一些的訓練,積少成多累積實力,才能真正體會到打球的快樂,同時更增加自己的對籃球的喜好,形成良性循環,當然訓練方式並非一定是閉門苦練,也可以以較有趣的方式練習,記得!你不是要打職業籃球,你所要追求的是打球的快樂。

第二、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也是一項競賽運動。好球員會把自己融入團隊攻勢,以發揮整體的團隊力,除了自己享受競賽所帶來的刺激感與快樂外,也同時與隊友分享。

第三、好球員懂得用腦筋打球。籃球之所以迷人,也正在它運用心智的程度不下於體能的發揮,對時間、位置的掌握,對不同防守陣式、不同防守球員的反應,都可以看出何謂智慧型球員、何謂有勇無謀、腦沖血型的球員。

第四、勝負並非真的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達到運動的目的,但是對勝利的執著也才能體會到籃球的真正樂趣,不過對於運動傷害的避免與身體的保健是更加重要的。

發表於 2007-4-19 19:26:05

區域防守
區域防守的概念
基本上,美國的籃球教練傾向先教導盯人防守,再做區域防守的訓練,因為區域防守中的概念,如壓迫、包夾、協防、封阻路徑(close out)等,皆是源自人盯人防守的基本動作。也就是說選手得先把人盯人學好,才能將區域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人盯人比較好呢?因為在整體的體能條件、速度和肢體對抗性不亞於對手的情況下,人盯人防守(特別是全場壓迫性防守)的確比區域防守來的強勢(aggressive),這也是為什麼夢幻隊、杜克、肯塔基等籃球名校隊伍都愛用盯人的原因。
盯人防守比較具主動性,守起來也較耗體力,但在策略運用的原則上就不像區域防守那麼多元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佛羅里達大學一直沒有辦法使戰積更上一層樓,可能與他們太一眛依賴全場壓迫有關。一旦對手適應了節奏與包夾的方式而不再失誤時,光是靠體力和意志來壓迫就不見得有效果。
區域防守除了可以帶給進攻者不同的變化外(different looks),也兼具掌握節奏,減低犯規,和調節體力的功能,我想區域防守之所以給人有不好的印象主要在於它是一種處於被動的方式,感覺上區域的成功似乎在於攻方缺乏某種攻擊力或適應力。不可否認,40分鐘的比賽都一成不變地守2-3區域實在很無聊,尤其是在最後幾分鐘,落後相當的比數,還保守地窩在區域下更是愚不可及!
因此,筆者希望讓讀者瞭解並不是那一個防守方法絕對好或絕對差,而是在於什麼狀況下該選什麼樣的防守方式。區域防守的種類極其多元,筆者在此將簡述幾樣常見的方法,提供一些運用和該注重的原則,這些看法源自於筆者從書本中、實務經驗、賽事觀察,和與人討論時所歸納的心得,它們不是聖經教條,百分之百的正確,讀者們不用墨守成規地採用,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我們大家對區域防守都能有更清楚的認識。
區域防守的使用
選擇採用區域(或人盯人防守)可以根據下列幾項原則來研判:
(1) 對手的進攻能力和經驗(內線無好手,外線不太準‥等等)
(2) 防守者本身的能力和經驗
(3) 教練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經驗
(4) 練習次數的多寡(練得少,默契自然較差,守區域錯誤率也就相對提高。)
(5) 球季的長短(跟保留體力、人員受傷、和尋求變化性皆有關。)
(6) 當日比賽的狀況(體力、人員、犯規數等考量)
(7) 場地的狀況(球場地板、線的規格)
(8) 其它(如:刻意緩慢節奏、想壓低比數或試圖做改變干擾對方等等‥)
區域防守的優點
(1) 易於發動快攻。(有速度快的後衛在前等著接中鋒的籃板球)
(2) 有高個子球員鞏固內線。(我認為這是守區域的精神所在)
(3) 用以藏拙(隱藏一、兩位球員防守較差的弱點)。
(4) 可以用團隊的協防彌補漏人或過度防守的錯誤(如


verplay)。
(5) 此防守主旨在減少對方在籃下或近距離攻擊。(當然它也會有漏人的可能。)
(6) 比較容易製造包夾。(適用在對方傳內線或運球切入的時候,也可以在球入角落時或底線進行。)
(7) 減少犯規次數。(同時多製造帶球撞人)
(8) 較容易控制對手運球切入的次數和方向。(先逼對方選邊進攻。)
(9) 較節省體力。(從Syracuse隊上可以看出效果,去年的冠軍隊伍Anthony因此有多餘的體力進攻。)
(10) 對應變力差、傳球不好、及缺乏外線的隊伍極有效。
(11) 適用對付個子明顯較小的隊伍。(如大陸和我國交手時)
(12) 可以培養後衛提昇視野、抄截、和組織能力。(針對cross court傳球應變)
(13) 不用太刻意去偵測對方團隊的打法。(這不是說完全不用在乎對方做什麼,而是在一定的區域內,不論對方做什麼,防守者的反應方式乃是循著一定的模式進行。)
區域防守的缺點
(1) 容易被對方反快攻。(對手會希望打快,讓區域無法擺出來)
(2) 容易造成不夠積極或懶散的現象。(有時候攻擊會傾向單邊,造成弱邊協防者似乎無所是事,失去注意力)
(3) 對方比較容易做外線攻擊。(也許這正是你期望看到的)
(4) 攻方若能有效地保持彼此間的距離,區域防守的力量就會減弱(spacing)。
(5) 攻方可以過度的置人於單邊(overload),造成守方要以少守多。
(6) 要練到做好「集體協防」「輪轉補位」並不容易。
(7) 在發底線球時較容易遭偷襲。(許多球員在發底線球時,正顧面對底線的發球者而不知有人空手切入)
(8) 搶防守籃板時卡位不易交待清楚。
給防守者的建議
(1) 後衛可以在回防時用人盯人的方法快速地壓迫對方控球員,希望對方往人群的方向切入,並把速度慢下來。
(2) 讓對方多傳長距離帶拋物線的球。(cross-court passes)
(3) 中鋒或大前鋒補位要很小心,讓對手在近距離接到球區域便失去作用。
(4) 多練習close – out (封線)的基本步伐。
(5) 出聲音溝通,並(舉起)伸舉手臂。(make yourself big)
(6) 防守無進攻球員之區域的人,責任特別重大,要記住先踩住對方可能切入進來的位置,保持良好視野(pistol position),嚴防空手走位者切入或擋人。
2–3區域防守(見C及D圖)
此法可謂所有的區域防守之本,使用的動機涵蓋了:
(1) 保護禁區,並加強籃下籃板威力。
(2) 阻止對方球吊籃下或做短傳切。
(3) 保護底線,不讓對方切入。
(4) 讓後衛可以專心對付喜歡從側邊進攻的球員。
(5) 想多發動快攻。(大前提是籃板球得先掌握)
守2–3區域要注意:
(a)不讓對方在高中鋒位置(elbows或罰球線上下)接球
(b)不讓對方在上位用3個人快速導球
(c)中鋒不可空站位置,減弱活動性,而要阻絕對方籃下球員,留意切入者。
3–2區域防守(見圖A及B)
使用的動機和優點可包括:
(1) 減少外圍球員投射的機會。
(2) 增加本身發動快攻的速度和機會。
(3) 可有效的克制喜歡運球切入的隊伍。
(4) 外圍的防守者可以做強勢的壓迫和包夾。
(5) 對手外線愈差或內線不太強更顯其效果。
守3–2區域聯防要注意:
(a)自身的籃板制空權會減弱
(b)守兩邊的球員要勤於協助兩角和底線的補位
(c)中鋒或大前鋒拉出來守外圍球員的可能性
(d)底線中、長距離,和罰球線位置易出現空檔
(e)一旦區域整個被拉扯到一方(或左或右),守上位兩側的球員要記得往籃下沈退,確保禁區籃下無人切入或偷襲。
2–1–2區域防守(見圖E及F)
這是一項企圖綜合2–3及3–2區域聯防的變化方式,主要的優勢包括了:
(1) 提昇對罰球線及高位中鋒之位置的防守。
(2) 籃下有明顯的三角卡位趨勢,有利本身發動快攻。
(3) 對內線防守的力量明顯增大。
(4) 在二邊較窄小的不標準場地,它的作用更大。
守2–1–2區域聯防要注意:
(a)用它應付外線準的球隊是項不智之舉
(b)弧頂正上方,及底線二側是明顯罩門 
(c)注意對方設底線,45度角及罰球線角落(elbow)的強勢三角形來試圖破解區域
(d)與3–2區域有類似的弱點,容易在非球邊,弱邊被空手走位者偷襲。
1–3–1區域防守(見G圖)
基本上這是一個特別的變化防守方式,名校天普大學將此方式改進為Match-up Zone的一種變化,1–3–1的最後一道防守(籃下的防守者),改由小前鋒,矮個子球員擔任,而非傳統中鋒,它的優勢涵蓋了:
(1) 箝制罰球線及底線的埋伏。
(2) 對付內線不佳但仰賴外線攻擊的球隊,對切入運球也具有足夠的箝制。
(3) 干擾進攻者正常的運作路線。
(4) 減低對手近距離出手的機會。
(5) 包夾的機會大增。
守1–3–1區域聯防要注意:
(a)籃板球的掌握因防守位置的關係會變得更困難
(b)對方可能會用4位選手同時強壓單邊(45度角,底線外圍,籃下,和罰球線角落),迫使防守者做長距離追、換的選擇
(c)慎防角落漏出空擋
(d)中鋒的補防在籃下格外重要
(e)球一旦回傳弱邊就有可能形成漏人或一對一的局面。
1–3–1也可用作大半場的包夾防守,CBA時代戰神隊對此法的使用頗為精妙。
2–2–1區域防守(見H圖)
許多球隊也用這個陣式做全場半壓迫式的防守,這是偉大的伍登教練絕學之一,用意是希望對手多運球多走邊線,再伺機包夾。防守方的中鋒若身材高大但速度移位不快,2–2–1可用以藏拙,它的優勢可包括:
(1) 對持球者可施予壓迫。
(2) 適用於愛運球切入的球隊。
(3) 防守圈縮小,故禁區不好打。
(4) 選手涵蓋的位置容易區分,取責清楚。
守2–2–1要注意:
(a)兩外側上圍防守者(應是後衛)要常做左右移位十分辛苦
(b)中間可能會出現漏洞
(c)籃板卡位的位置不佳
(d)底線兩側易出現空檔。
1–2–2區域防守(見I圖)
它與3–2聯防有異曲同工之處,最大的差別在於上位兩側防守者的防守範圍。在1–2–2防守中,此2人多做左右橫向的補防和close-out,而3–2的左右兩側上圍防守者則進行較多的上、下(前、後)包夾和補位,另一個特點在於下方的2位防守者會做更多的外圍防守,適度地對籃下卡位之人做在前防守。
它的特色包括了:
(1) 主要做橫向的位移。
(2) 比3–2有更好的底線壓迫性。
(3) 可有效地箝制運球切入者。
(4) 對內線薄弱的隊伍最有效。
守1–2–2要注意:
(a)左右補位的距離長,角落可能漏空檔
(b)防守籃板球的位置不佳
(c)一旦被卡位,協防就顯得困難(don't get screened)。
下列的幾個圖清楚地呈現了幾種區域防守其球員的配置和區域分佈,盼望有助讀者瞭解一些防守時的基本職責。(Sorry,我畫慣了長方形禁區,請海涵)
儘管從圖B得知,防守者D與E(應該是大個子)有戊守底線的職責,原則上最好不要隨便讓D或E追出來守外線。相對的,A、B、C都有義務沈退到禁區來協防對方的禁區球員(一旦D或E不得已守到外圍去)。
防守隊可以採用極強勢的包夾以B和D在角落夾住對手,E到左邊的block守對方的內線,A與C亦沈入禁區並伺機抄球。
圖A及B顯示3–2聯防的涵蓋範圍
圖A顯示由傳統的2–3轉變成3–2
A、B、C3位防守員應是PG,SG,及SF為宜。
從C圖可得知A球員(中鋒)的活動範圍是明顯地小一點。B,C兩後衛有責任協守對方的高位中鋒。從D圖的情況來看對手刻意把進攻圈往外拉,我想防守者最大的困難在於要讓A離開籃下多遠。如1號把球傳4號,與其把D、A拉出來,我會建議讓B追到4號那邊,把C拉到左側elbow附近,2號似乎有空檔,關鍵就在訓練E去截下或守住4號到2號長傳,3號的去向A要有所偵察。
傳統2–3區域的防守範圍如C,D所示
我們也常見現今的2–3區域會把DAE三人擺在平行線上。
從F圖可看出2–1–2及2–3間,中央守者保護的範圍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若要A圓做大範圍的移動,他最好是SF,一旦球傳入內線,不論是AD或AE包夾都能造成某種程度的干擾,由於D和E協防的範圍也大,球回弱邊時,底線可能會有守不及的現象。
2–1–2聯防的涵蓋範圍如F圖所示。
以此陣法來看,像Temple都會用體能和運動天份最好的人守E的位置,D是中鋒。E要很勤快的追跑於底線,BE或CE的包夾是震憾對手的最佳武器。我的愚見認為A對協防禁區的責任,理應比圖G所顯示要來的大,B、C2人亦是如此。
1–3–1的陣法見圖G
理論上2–2–1防守在開始時會縮得小,D、E2人會儘量保持在「罰球站位的第2格」以上之位置。B或C可在一開始就對持球者施壓。
H圖顯示2–2–1基本陣式
在3–2防守中,D、E2人決定要守到外圍與否,教練們會有不同的考量,但在1–2–2聯防,D、E2人就不需要考量這個問題了。戰術的設計並不要求B或C沈下來協防,故D、E2人肯定要追到外圍來,例如D往外走,E就要完全左移,固守籃下的對手,防守者要盡力把對手向外逼推出去。
I圖顯示1–2–2的基本陣式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A.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B.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C.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D.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E.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F.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G.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H.jpg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zoneI.jpg

發表於 2007-4-19 19:27:54

籃球規則 (1)

不合法的手部動作、以手推拒

以單手或雙手碰觸對手,就其本身而言,不一定是犯規。

裁判必須判別,造成身體接觸的球員是否因此得利,若身體接觸已妨礙對手的
行動自由時,即為犯規。

當防守球員在防守的狀況,把手放在持球或未持球對手身上,並保持接觸已   妨礙對手行進,即為不合法的手部動作之犯規。  

連續碰撞或戳刺持球或未持球對手,應視為犯規,此舉可能導致比賽更為粗暴。

持球之進攻球員,有下列動作時視為犯規:

1)   用手臂或手軸鉤"或纏住防守球員,以此得利。

2)   試圖控制球而"推開"前來防守球員,或藉以拓展他與防守球員間更大空間。

3)    運球時,伸展前臂或手,防止防守球員得球。

空手之進攻球員,有下列"推開"動作時被視為犯規:

1)    擺脫以利接球

2)    防止防守球員防守或與其爭一個球時

3)    拓展他與防守球員間更大空間

      圖A中,防守球員在運球者前伸展手臂抄截球,若他和運球者未發生身體接觸,其運動合法。
   
      在圖B中,運動球員經過對手時伸展手臂勾住對手,這個動作使防守球員不利,應宣判他犯規。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rule1.jpg
防守球員拍撥進攻球員手中控制的球,做這個動作時,他意外地觸及對手在地上的手(圖A),這類接觸不需宣判。
同樣地,當對手封阻投籃時,觸及投籃者在球上的手(圖B),這是合法的。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rule2.jpg
球員試圖封阻投籃,觸及投籃者的手臂或手,若接觸發生在球離開投籃者的手之前(圖A),這會影響投籃準度,必須宣判犯規。

然而,若他在投籃者離手之後,意外地輕微觸及投籃者伸展的手或前手臂,這類意外的接觸並未影響投籃,也未使進攻隊處於不利 的位置,因此不宣判犯規。若他的手和手臂在其圓柱體內,亦適用此原則。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rule3.jpg

中鋒球員為了接高吊球,推開他的對手,以擺脫防守者,取得較好的接球或得分位置。進攻球員已獲得利益,應宣判犯規。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rule4.jpg
有些球員在場上移動時,去處碰對手。這是不合理的接觸。這種行為應視為非法侵人的接觸。裁判可警告球員避免此類接觸,但是當這種行為限制對手自由活動時,就是犯規,不用警告。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rule5.jpg
球員上籃或跳投時,為了避免防守球員封阻投籃,伸展他非投籃手臂來保護球(圖A),這兩位球員前手臂發生接觸,不需宣判犯規。

圖B中,進攻球員上籃,一開始接觸時他失去平衡,似乎被犯規。

若防守者動作合法不應宣判防守者犯規,在這個例子中,也許不鳴笛是最好的,若投籃者對防守者有消除障礙的動作,應宣判其進攻犯規
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1166611/rule6.jpg

ar路 發表於 2008-5-22 20:42:51

支持~~3q...太好了~~~

limuy 發表於 2008-6-9 12:45:05

這一系列文章真的太有用了
收下了,謝謝您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籃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