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07-4-28 15:51:57

風光攝影技術——表現手法

風光攝影技術——表現手法




風光攝影的手法可歸納爲四個字:知、觀、表、現(即知其時、觀其勢、表其質、現其偉)。



1、知其時:
“時”在意義來說有廣義和狹義的分別。從廣義來講,是指季節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裝點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樹木,它們的孕育、茁長、枯落,無不隨著天時氣候的變遷而變化。因此同一地點的風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點(如四川九寨溝、安徽黃山等),還有跟隨著季節氣候轉移而呈現著各種不同的姿態,變幻莫測。就連浮遊在天空的雲,都是展現在眼前的一幅幅壯觀的奇景,而直接與這雲有密切關系的就是雨和霧。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雲和雨的形與勢,實際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爲要表現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風光,對這廣義的“時”,便不能不細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當的時機和把握。



而狹義所指的“時”,是一天裏自早晨至黃昏,甚至晚上。攝影最主要的條件是光源,而拍攝大自然風光所靠的光源,卻是唯一的陽光。因此,應把這唯一的光源,非攝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當的利用。首先對季節性光的方向來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陽東升西落,而實際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隨季節而移動的,因此光的改變也直接影響了畫面的效果,冬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陽卻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兩者位置的變易,都是移動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陽從正東升起一樣,只有兩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變化0.258度。



光源對景物産生的效果,縱然只是一線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麽拍攝大自然的風光唯一可靠的陽光,關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僅是必須清楚,而且絕對重要。



2、觀其勢
是指觀察拍攝景物的整個環境和形勢。大家知道,當我們身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滿眼都是景物,撩亂雜陣,那些應該刪去,那些應該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倉促間能夠作出決定的。爲此,必須細心有耐性地、不大厭其煩、不畏其勞地,從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討。深觀而默察,結合積累的經驗,選取認爲理想的角度去拍攝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隨之再加以細致的剪裁。所謂剪裁是要對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葉,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範圍。因爲秀多時在開闊的情況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當在一張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著建設和破壞的極端作用。因此,選景與拍攝是要相當細致的。畫家黃賓虹說:“縱遊山水間,既要有天以騰空的動,也要有老僧補衲的尋靜。”意思是說我們對眼前的景色要有無比的熱情,不辭勞苦的四處奔跑、觀察、尋景,跟著就是要總代表地去思考,去認識眼前的景色,從而了解這些景色。畫家們又講:“山峰有千姿百態,所以氣象萬千,它如人的狀貌,百個人有百個樣。”所以我們觀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氣勢與當地的特色,五代時期的畫家荊浩說:“搜妙創真”。妙是指客觀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觀的努力。這些都是前人的藝術家們的體會,對我們是一個教侮。



3、表其質
談到表其質,我們都知道萬物都有它的獨特的本質,尤其拍攝大自然風景的,對于充滿整個大自然環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質更要深切認識,然後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質,使其有效地重現于畫面中、照片中。在我們攝影的述語事所謂“質感”,質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現景或物的時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輪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現到有質的感覺,既有骨,又有肉。



4、觀其偉
這個“偉”字涵義很廣,好像雄偉、奇傳等等。拍攝崇山峻嶺,參天喬木等,大可運用鏡頭角度去達“偉”的章法,也可以襯托對比方法,去把“偉”更易彰明。而“偉”的另一種意義,也可以引申爲美,把景色最美之處給以突出,亦是現其“偉”的一個範疇內。那麽,我們拍攝風光照片如何去觀其“偉”呢?關鍵是在于抓景物的特點、氣派。



如黃山,有四個特點:雲海、雲霧、奇松、怪石。但是我們把視野放到大處,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險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視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蒼蒼的茂林、清幽深還的岩谷。再把視線帶回身邊,便有許多自由自在的小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蒼秀,青山可稱得是清幽。至于五嶽亦不過是雄偉巍峨,險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稱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勝的陽朔,亦不過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當我們進入名山大川的時候,是要憑自己的眼力和經驗,但這經驗是前期的藝術修養,缺乏這些修養,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發現。利用攝影鏡頭的動能,把景物的特景盡收鏡頭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遊這類的紀錄片。






風光攝影技術——形式感





我們對大自然的風光景物要表現得淋漓盡至,必須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現著重強調具備四個特點:即氣氛、氣勢、氣質、氣魄。



1、氣氛



一般都將氣氛偏指爲能見于畫面上的蒙胧、蒼茫、缥缈而言,這是表面容易看到氣氛。但關鍵的氣氛在于畫面的內涵,因此我們要注意它的熱烈、肅穆、蕭瑟、冷寂、寥落、恐怖、歡樂等等,這一切都是氣氛。這都是不靠煙、霧、雲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現在畫面那種精神、感情所構成,而這種氣氛不獨是直覺看到那麽單調,更是內涵動情緒的感受。



2、氣勢



“勢”字我們容易理解到姿勢、形勢,但加上“氣”字,而構成氣勢,便不再是表面膚淺的姿勢和形勢了。俗語所說;“山不在高而在勢,水不在深而在動。”這就是氣與勢的表現力。故氣和勢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氣,勢便顯不出來,只有勢沒有氣,便是死板而不生動。



3、氣質



單說:“質”在攝影術語就是質感。如拍攝黃山,最主要是表現石的質,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層次,使人看到真實而富有立體感。氣和質連結在一起來便是氣質,氣質是較重于內涵的。藝術最重要的就是有內涵,沒有內涵便不成藝術了。內涵而見于作品,是作者對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達他的藝術熱情和有心,個性。我們可以從作品氣質中,了解作者的學問、性格、人品和藝術修養,也即是作者氣質最忠實的反映,所以氣質是由積聚而養成,潛藏于內在,而形成外在個別因有的獨特風格,神采的面貌及藝術作品的表現個性和手法。



4、氣魄



就是要求直接見于畫面上的視覺感,有大氣磅礴,嶽峙淵亭,一種感人心魂,氣概迫人,使人産生驚奇和感動的畫面。這前題首先是在于客觀上景物要具有這種形勢和氣魄。不過,如果拍攝的技巧和經驗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氣魄無遺地顯現出來的。反之,拍攝技巧高超,經驗豐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氣魄顯現,而且還能把它誇張,甚至有些不大夠氣魄的景色,也能于選取拍攝的角度上,技巧地強調氣魄。作品能夠有氣魄同樣是作者氣魄的反映。






風光攝影技術—— 構圖手法

  風光攝影的畫面構圖經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個構圖的原則:



  1、平衡 畫面的布局彩對稱或非對稱式。



  2、對比 采用大小、高低、遠近的對比手法。



  3、主題 主題布局在畫面的位置突出。



  4、畫面的連接性畫面的連接性是從線條的連接性和物體中産生,必定要有龍去脈
。來龍是畫面的引點,而去脈是消失點,這些來去的表現,都是一脈可尋。這樣才能有效地表現透視感。



  5、畫面的節奏畫面的節奏主要也是從景物的線條中産生,有見于畫面的直線、曲線、斜線、弧線、上下屈曲線、左右轉折的線,有些是明顯的實線,也有些是隱晦的虛線;有些是錯綜複雜,而矛盾統一;有些是簡單純潔,卻活潑流動;有些強弱對比,有些剛健有力。這些線條在我們的畫面上都能有效地産生著畫面的節奏感和連接性。因此,我們在風光攝影中,一定注意運用景物的線條。



  6、畫面的分格方式爲了使畫面的嚴敕的處理,也可將畫面進行分格方式來處理,目的衡量畫面布局的份量。



三攝影,因爲不必學習素描,快門一按照片就來,尤其時下流行的自動相機更覺方便快速。但攝影是一門易學難精的學問,感覺得越拍越難,越難便越沒有作品。
攝影技術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理論,對攝影藝術的提升受到了妨礙。攝影越拍越難越沒有作品,便是這道理了,所以攝影,藝術與技術是一樣重要的。有藝而無術,作品便不能表達思想。有術而藝,作品便不能提升到最高境界。

  攝影,有唯美的藝術攝影;簽毫畢露的應用攝影,表現自我的學院攝影。建築攝影屬于應用攝影,也是職業攝影的一環,在這工業社會裏,建築師、業主、工程界、出版界、學術界…無不願花巨額經費,以獲得優良而符合需要的建築攝影照片。故建築攝影的實用價值更高于藝術價值。

  建築攝影的目的和功用,是傳播建築師的心靈和思想,把建築師精心設計和建築公司努力營建的三度空間的建築物,用二度空間的照片完美的表現出來,而且不能失去原設計的精神和優點。所以建築攝影家必須具備職業攝影的一切基本學養和技能,更須具備建築藝術上一切學識和審美的眼力。

  設計美好的建築物,在陽光照射下,加以美好的環境,適當的器材和優良的攝影技與藝,便可産生一幀美好的建築攝影作品了。

  建築透視圖,是設計階段的紙上作業,建築攝影則是工程進行中或完工後的作業,是具體成果,作爲工程經曆或證明,遠較紙上作業的透視圖和模型更具真實感和說服力。

  建築攝影的基本條件:

  1. 建築物本身要有美好的設計。

  2. 建築附近要有美好的環境。

  3. 要有太陽光──建築師設計建築物時,無不極度重視太陽光下“陰”和“影”的效果。 建築物如果沒有太陽光的照射,便顯得平淡而沒有生氣。建築攝影是用二度空間的平面照片來表現三度空間的立體建築物, 如果沒有太陽,便不能産生“ 陰 ”和“ 影”,照片也因無立體感而覺得毫無生氣。影者的條件

  4. 豐富的攝影基本技巧,和熟知建築藝術學識──豐富的基本技巧, 方能得到夠水准的照片,有了建築學識,才能把建築師苦心設計的建築物之優點完全表現出來。

  5. 優良的攝影器材──“職業攝影”和“業余攝影”不同,職業攝影是負有責任的工作,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就無法得到顧主的滿意和給價。 建築攝影的相機,必須要有校正透視景深和變形的設備,並要有高素質的大尺寸底片。

  6. 嚴謹態度──一幀優良的建築攝影作品,絕非一蹴可得,一如建築師設立一件作品, 要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改進。

  7. 要有判斷自己作品的能力──錯誤的辨解,産生不好的作品。 藝術修養和經驗,可以增進對作品判斷的能力。

  三 建築攝影十大要訣

  1. 無論使用專業相機、或普通相機,相機必須保持水平。

  2. 任何情況之下,必須使用小光圈,大型三角架和快線。

  3. 必須要在晴天,有強烈陽光時拍攝。如爲北向建築,等候到盛夏清晨拍攝。

  4. 黑白膠卷,在晴天勿忘加用橙色或紅色濾鏡, 如果再加偏光鏡,天空便成純黑色。彩色膠卷,勿忘加用偏光濾鏡。

  5. 畫面中如天空所占比率極大,而建築物本身顔色深度與天空相差不大時, 則建築物無論是順光、測光、可向天空測光。

  6. 如建築物爲白色,則須向建築物測光, 如建築物受陽光照射後,畫面中有陽面、陰面、和天空,則向畫面中最重要的部位測光。

  7. 建築物皆由線條構成,黑白照片沖片時加長20%,放大時用紙也加硬一號。

  8. 盡量靠近建築物拍攝, 可以使照片上的建築顯得特別巍峨,並能避免屋頂上的水塔標牌或…收入畫面。

  9. 必須要有適當的器材。

  10. 建築攝影,要在適當的時空並控制透視,景深、變形、對比、質感。

  11. 要有耐性,同一目的要經多次拍攝,然後才能選得最好的作品, 因爲好作品是由時間堆砌而成。


四 微距
1. 前言

由于微距攝影是較爲難以掌握的攝影提材,我們希望能借此文章使認識不深的影友有初步了解,並多作拍攝。本文章旨在分享有拍攝微距經驗的會員的心得以及經驗,並非一個正統的講義。文中的部份內容或有不齊全甚或錯漏的地方,如有發現,希望各位加以指正。微距攝影中有一些技術及理論比較深奧,建議有興趣的影友應參閱較專門的微距攝影書

2. 器材

相機系統

其實相機牌子的選擇並不太重要,因爲現時差不多每一個大相機牌子都有生産不同焦距的微距鏡頭及其它配件。反而相機類別則較重要。

一般而言,135單鏡反光機是相當適合拍攝微距提材。而rangefinder (連動測距)類型相機由于視差問題以致viewfinder(取景器)並不能反映鏡頭所攝的影像(即取景誤差),常見的鏡頭亦不能作近距離拍攝,因而並不適合。至于較大片幅如120機,由于片幅較大,即使所用鏡頭能攝得與135機同樣放大率,其所攝進畫面的面積亦較大,先天有不足的地方。舉例如用135機拍攝1:1的對象,你便會將一個24mmX36mm的景物填滿整格菲林。相反如你用120機6x6片幅的話,你便只能用56mmX56mm的景物填滿菲林,放大相片時便"好象"是放大率不足了。

雖然135單鏡機有先天上拍攝微距的優點,但假如你並不需要拍攝很細小的對象,其它片幅相機亦無不可。始終攝影並無單一准則。例如現時很多的便攝機都有一個近攝模式,如拍攝較大的對象如大型花朵都是沒有問題的。

至于現時已相當流行的數碼相機,由于CCD感應器的面積較小以及所用鏡頭的真正焦距較短(有的甚至僅爲數個mm),所以能提供相當理想的微距功能。

腳架

由于微距拍攝是用上了較高放大率,故有將手震"放大"的效果。加上微距拍攝時的失光問題(後面將詳加解釋),故腳架在拍微距相片時亦相當重要。現時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牌子的腳架可供選擇,但我們建議不應在此環器材上太吝啬,畢竟一枝優質腳架是可以用上很多年的。建議選購時要考慮下列各點:

#腳架紮實程度,包括各關節的結實度及長期使用的耐用性。

#重量,由于微距拍攝很多時要遠赴郊外地區,這點十分重要。

# 折合時的長度,腳架收起時如果不太長,是可以收到背包中,對戶外拍攝相當方便。

# 全開時的高度。腳架完全伸展時太矮,對某此拍攝環境是很不方便甚至難以拍攝的。但個人經驗認爲拍攝微距並不需要很高的腳架,大約有1.3-1.4米便已足夠。但若腳架有其它用途時就要詳細想清楚個人拍攝習慣。

# 腳架三枝腳都開了時最低拍攝高度。要注意的是雖然有很多腳架都有低角度設計,但低角度設計要配合短中軸使用,否則低角度時腳架中軸會頂到地面,未必真的能降低拍攝高度。不過低角度亦有其用途,就是在崎岖的拍攝環境中提供更有彈性的腳架角度。

# 現時亦有小部份腳架有專爲微距的設計,但此種設計很多時都會增加腳架重量。在一得一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先多作拍攝再了解自己個人的需要以免浪費。

在微距拍攝中,雲台的選擇比腳架更重要。在多種設計中,個人認爲自由雲台(Ball head)會比較方便。但即使是上千元的雲台,在微距時仍會有鎖緊後輕微移位的情況,廉價腳架頭問題就更嚴重。在選購時,可以多參考其它影友/用家建議。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風光攝影技術——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