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07-4-28 15:55:41

攝影理論知識彙總


一 人像攝影技巧:

轉自影飛色舞論壇
戶外人像是廣大影友最爲喜愛的拍攝內容之一,但要想拍出既賞心悅目,又體現一定內涵的戶外人像,也並非易事。只有當你在舉機之前,就明明白白想要得到什麽,並把握安排主體的藝術,成功方能到來。爲此,特與影友交流以下10點心得。

  1.器材選擇

  相機:AF或MF35mm單反相機;3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相機(120mm中畫幅單反相機、數碼單反相機及有數碼後背的中畫幅相機,有著畫幅大、像素高、能保證圖像品質的優越性,只是價位高,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影友的選擇)。

  鏡頭:人像的形象展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拍攝時所選用的鏡頭。原則上講,什麽鏡頭都可以拍人像,對35mm單反相機來說,有時爲了取得戲劇性的畫面,甚至使用20mm、17mm超廣角乃至魚眼鏡頭,而200mm、300mm長焦鏡頭,有著虛化背景、簡潔畫面的特別功能,常能在這方面發揮優勢。大多數人像標准鏡頭最爲適宜;拍攝帶肩部的頭像,100mm左右鏡頭最爲理想,135mm以上鏡頭拍頭像特寫,得心應手。

  在多年的拍攝實踐中,我體會到拍人像首選鏡頭應該是85-135mm範圍的定焦人像鏡頭。幾款名牌散焦人像鏡頭,如尼克爾AFDC105mm/1:2.等,有著特別的表現,其散焦控制的圖像極有魅力,只是價位較高。120mm中畫幅相機、數碼相機的鏡頭選擇與35mm單反相機鏡頭類似。

  影像存儲媒介:傳統相機用ISO100以下膠片或人像專用正、負片。數碼相機用各自匹配的存儲媒介。

  其他:一個獨立式測光表(可用機內測光表替代),一只熱靴式閃光燈和一塊改善光線反差的反光板,一個穩定的三腳架。

  2.采光

  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采光自然占有重要位置,是拍攝時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陽光直接照射時光質太硬,會帶來討厭的陰影。

  以下用光方式可供考慮:

  A 散射光

  ⑴薄雲遮陽。薄雲遮陽能産生室內漫反射光一樣效果的照明,不管被攝者面向何方,照度總是平衡的。這是最爲理想的光源之一。拍照時用反光板補光,有助于強化造型的立體感和塑造人物的眼神光。

  ⑵陰天。類似于薄雲遮陽,但此時光質稍差,選擇拍攝地點是關鍵,應以寬闊明亮的場景爲佳。

  ⑶處理後的明亮日光。處理方法之一是將拍攝地點選擇在帶頂的陰涼處,讓光線自然過濾,如門廊或樹下,光線會變得較柔和,但因受太陽反射光照射,仍然保證較好照度。二是在陰影中拍攝,如一座建築或一堵牆投下的陰影,但應注意,回避強烈頂光的物體所投射的陰影。相機後面應是廣闊天空或有相當亮度的照明爲好,背景應緊密,沒有空隙,這樣將不會産生分散主題的光斑。

  B一般來說,要拍出特別吸引人的肖像照,光線應來自後面或被攝者的一側(注意用遮光罩避免光線直接射入鏡頭,還要避免遮光罩下沿或別的平面將光線反射到鏡頭中)。因此,太陽升高前,下午稍晚,是拍攝戶外人像的最好時間,這時太陽低照,你能拍攝場面富麗的逆光像,並且被攝者前廣闊的天空給陰影提供了天然輔助光,不必擔心來自頂部或其他方位光線的幹擾。

  C應回避強烈的日光和難以駕馭的正午陽光(俗稱頂光)。特別是正午陽光使人物下眼睑處形成一團黑影。解決途徑:⑴想辦法避免陽光直照臉部,否則被攝者會睜不開眼睛或皺眉頭。⑵可以利用反光板來克服陰影造成的不利因素,用擋板遮住陽光,使陽光不在臉部形成陰影,用一張白色或淺色的紙也可以。⑶實施閃光燈補光。在明亮陽光下、在光影落入被影者面部時,就可以采用閃光燈閃光輔助補光的方法,以消除臉部陰影。

  在不利的照明環境中,有時也可以巧妙利用環境或人物動態造型,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當代美國攝影大師赫伯·瑞茨所拍美國著名歌星麥當娜昂頭的霎那間,討厭的頂光變成了精彩的側面光。

  3.服飾與背景

  以白色爲主的環境,拍攝婚紗高調畫面較爲理想。穿上一套紅色的亮麗服裝,會立刻吸引你的目光,形成一個有刺激性的視點。如果你著眼表現色彩,衣著與環境千萬不能打架,補色可能是最佳的選擇。譬如環境以藍色爲主調,黃色、紅色或綠色著裝也許很適合。

  人像背景並非要別致高雅的樓堂館所或豪華住宅,如與便裝、運動服、牛仔服配套,背景一棵樹、一叢灌木、一堵石牆就可以。背景選擇應遵循一個基本原則———簡潔。

  還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讓背景搶“鏡頭”。背景是鮮花,一定不能讓它與人像“媲美”。背景不能太雜亂、刺眼。

  戶外人像選擇空間極大,可以運用不同的景觀做背景産生風格迥異的影調形象,明亮的天空作背景,可輕易構成高調;門前拍片其室內外的光比極易拍成低調;粗犷自然的一組樹葉前也可拍出虛幻迷你的襯景。可以利用水面反光産生亮背景,形成高調人像;有時頂側光之類不理想光線,也能造就幾分生動。

  4.曝光控制

  正確曝光是一幅好圖像的技術關鍵,雖然大多數相機均有測光、自動曝光系統,但獨立式手持測光表,卻更有利于測量千變萬化的戶外光源。譬如逆光照,根據光線比較暗的陰影部分確定曝光值,通過適當增加曝光量(提高1/2EV至2EV),能較好地表現人物皮膚的質感,增添藝術魅力。當然,一般情況下單反機的機內測光系統完全能擔當此任,但在某些情況下需避免誤測,如大面積亮或暗背景,穿全黑、全白服飾時,可以實施正、負補光或對人物面部局部測光、點測光解決。

  5.構圖

  關于構圖可以說出許多規則,而最佳的規則則在于突破這些規則以獲取有創意的人像照。常規上,不要把人物置于畫面中央位置(往往使畫面呆板,缺乏感染力)。相對較好的構圖是把主體人物稍稍偏于上下或左右一側,可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最理想的構圖比例,則在豎、橫畫面三等分的“井”字線上。這種微妙的畫面平衡,能較好地發揮主體人物在畫面上的組織作用,産生極好的視覺效果,使主體更加鮮明突出。拍人物特寫,則讓拍攝對象的眼睛處在畫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位置。忌眼部在畫面中間,只要眼睛位置“正確”,不要怕切掉部分頭發什麽的。當然這些是一般規律。你盡可以創造條件,發揮你的才智去突破它。

  6.拍攝角度

  所謂拍攝角度,即照相機鏡頭對向被攝人物的角度。通常采取與人眼同一水平線,即平視拍攝的方法。相機位置不宜過高,否則人物頭大腿短。最好讓相機與肩持平,頭像特寫則應讓相機與眼持平,忌低于鼻子、下巴。

  有時爲求得特殊效果而進行仰視拍攝,此時宜用廣角鏡頭。廣角鏡頭從上向下俯拍,往往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追求漫畫效果例外),不宜采用。近拍特寫有時用俯拍,求得特別的視覺沖擊力。

  總之,拍攝角度的選取和其他規則一樣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實際情況、表達內容、構圖需要等靈活把握。

  7.夜晚戶外人像

  夜晚拍人像只有*閃光燈爲主要光源照明。一般采用機位閃光(熱靴插座)和離機閃光,有前、後簾同步閃光功能的相機可方便地拍攝夜晚環境下的戶外人像。要讓人物與環境都有圖像、都清楚,測光應以環境的曝光值爲基礎(調整好光圈與快門速度的組合)。還可以利用有同步感應閃光功能的閃光燈實施二燈或二燈以上的閃光照明。

  8.溝通交流

  這是獲取好畫面的要點。戶外人像的寬松環境,給這一要素提供了良好基礎。但要想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態充分表現在畫面上,關鍵點在于拍攝者與拍攝對象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交流、溝通,盡可能充分地調動拍攝對象的激情與真情。愉快心情與自然表情統一,憂郁心態與沈浮人生相協調,方能拍出富于個性和感染力的戶外人像力作。

  9.一個小規則

  讓拍攝者有一個注視點,可以是相機鏡頭,可以是你舉起的拳頭,忌目光茫然。

  10.兩點小忌諱

  一是拍攝兩個人以上忌讓他們看著不同的“點”。二是除完整的側面照和追求特異效果外,不要讓拍攝對象頭部偏得過分,忌鼻子跑到面頰**廓外面去。

  玩DC一般不考慮第一條,DSLR除外。



二 談談風光攝影的一些基本方法  

■許多攝影師對拍攝風光照片並不熱衷。盡管我們認爲那些風景照片近乎千篇一律,但是,這類題材的作品還是在被大量地拍攝。我們拿三分法規則去衡量別人的照片,然後將有用的成份融入到自己的風光照片中去。有時,我們身背40磅重的攝影器材爬上一座山,僅僅是爲了拍兩張照片;而在一次汽車旅行中,我們用一台“傻瓜相機”就能拍上它20個膠卷。這難道就是讓我們爲之累彎了腰的風光攝影嗎?

■有人說,拍攝風景不像拍攝人物那樣有那麽多的麻煩事。果真如此嗎?試想你在拍攝一張“簡單”的風景照片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你不得不受天氣(好天氣也許會比壞天氣問題更多)、地理(太陽是不是肯定會在那個地方落下去)、生物學(植物是否處在最佳生長期)、地形學(地佳拍攝點是在需要兩小時才能攀及的山脊上)等問題的制約......有時,拍攝人物使用的所有訣竅或技巧在這會兒似乎都派不上用場。當然,拍花卉時,你可以借助反光板一類的器材來獲得更爲理想的光線效果。但是,要想在風光攝影中,把一座山的背陰面都照亮,可就不是打一盞燈所能辦到的了。

■事實上,作爲被攝體的風景並不是完全是被動的。如何表現這一題材,並鍵要看攝影師能否將自己豐富而強有力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出來。這也就難怪那麽多的攝影師只滿足于拍攝一些標准的記錄性照片,而不是去創作作真正的風光攝影作品。如果我們要想拍出風光攝影的傑作,最終還是要好好向大師們學習。從他們的代表性作品裏還能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的如下特點:

■耐心:可以說沒有耐心的人是絕不可能成爲一名好的風光攝影師的。理想的光線是絕對不可能輕而易舉獲得的。至于說到耐心,它並不意味只是去消極地等待雲開霧散,或是風力再減小些。我們所說的耐心是指,當你發現一處你認爲確實值得去拍的風景,而這時個拍攝條件又很不理想,你會在當天晚些時候再去拍攝,或者換一個季節,以至花上幾年的時間去等待合適的拍攝時機。例如,拉裏*烏爾裏克拍的“海灣裏的百合”就是花了幾年時間才完成的作品。作者在許多年前就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公園裏發現了此處景觀,但那時的拍攝條件總不盡人意。他希望在百合花盛開的時候拍攝,光線要柔和,又要沒有風。經過幾年的時間觀察,他終于等到理想的拍攝時機。烏爾裏克所使用的相機是4X5大畫幅專業相機,配有90mm/F4.5的超廣角鏡頭,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所用的是ISO50的富士維爾維亞膠片,曝光時間爲1秒、光圈爲F27。拍攝時,他又特意等了幾分鍾待大海湧上來的波滔沒有白色泡沫時才按下快門從而獲得了全部爲藍色的海水作爲簡潔明快的背景,爲整個畫面增添了幾分魅力。

■嘗試所有的拍攝角度:當你從取景器裏看去,被眼前迷人的景色陶醉時,你會認爲拍出來的將會是一張真正有價值的風光照。接下來就要進一步考慮:你所彩的拍攝角度只不過是圍繞被攝體所做的360度環行中的一個點而已。你怎麽就能夠肯定只有你選定的這個位置、而不是其它什麽地方是最佳的拍攝角度呢?有位攝影師就此提出了“環行思維”這一概念,在我們介紹的這些照片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攝影大師運用“環行思維”所産生的效果。而爲了尋求最佳拍攝角度,環繞被攝影體行走的這個圓圈並不一定非得是水平的。它可能是一個高高的山坡,也可能是某條河道邊上的小石灘。

■做好准備工作:假如你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事先知道在清晨差一刻六點時,遠山處將會出現壯麗輝煌景象。那麽,最好提前一小時做好拍攝准備。帶上一切所需的東西,還有備用件,此外要帶上一個閃光燈和一手表。記得我有年去喀什,想拍一張艾提尕爾清真寺的正面照片,在前一天的觀察過程中我發現清真寺的正面是朝東向的,也就是說只有在上午的光線下才會拍到好的效果,但還有個問題是喀什的空氣中含灰量比較大,接近正午時間的拍攝只會有霧蒙蒙的效果,所以我就選擇了采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來拍攝。結果拍出來的片子畫面天空很藍,而且清晨的陽光帶有較暖的色調,進一步強化了艾提尕爾清真寺牆壁的金黃色.

■熟悉你的器材:自然光線的變化常會使你的被攝體的情況也隨之發生瞬間的變化。在拍攝中,由于調整曝光補償的失誤,或把自動聚焦開關當成了曝光鎖定開關,因而錯過了一次極好的拍攝機會,這些都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因此,要全面地掌握你所使用的器材。

■多拍幾張:在這些風光攝影大師中,沒有一個人認爲采用包圍曝光是多余的。他們的想法是:只要方法沒有問題,就可能拍到理想的照片。而有的時候,稍微改變一下拍攝角度,或許會使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因此,不妨以不同的曝光組合和角度多拍幾張。如果你的曝光組合是合理的,那拍出的照片就不會被稱爲“廢片”。

■要學會利用壞天氣:薄霧、陰雲籠罩、風暴在即......,這一切因素都是可以利用的,實際上,在我們所見到過的所有佳作中,有許多照片並不是在陽光明媚、晴空萬裏的天氣條件下拍攝的。

■充分發揮自已的特殊想象力:這不單需要耐心、想象力、堅韌的毅力,還有一半的運氣。倘若你真想獲得風光攝影的本領,你就應該經常去實踐......。有時你要試圖把三維立體空間感帶進風光攝影作品中,從而使自己的作品力避那種平淡、缺小縱深感的弊病。

■不要忽視附加器材的作用:的確,你就算是把閃光燈開足也不可能將整座山的背陰面都照亮,但是你可以用閃光燈作爲輔助光將前景的細部加以表現。如果你有機會拍攝這種題材的照片時,就會發覺雖然只是簡單地增加了一些前景細節,但是卻得到了一幅能夠給人以豐富聯想的作品。

■保持健康的體魄:從事風光攝影是要消耗相當大的體力的,這可不是病秧子所能承受得了的。如果你采用“環行思維”的創作方法,那就意味著你得環繞著被攝體走許多的路,有時甚至要走上一大圈。因此對于攝影者來說,一雙穿著舒服又適于遠足的鞋子就顯得非常重要,如同所選用的照相機和三腳架一樣。要盡可能地不坐汽車,因爲從公路上遠眺風景是拍不出優秀的風光攝影作品的。初試拍風光的人可以留意一下,高速公路兩旁的景象通常總是煙霧蒙蒙的。

■通過實際拍攝去掌握構圖: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這些攝影師中,沒有一個人在拍攝時是拿著三法規則去套用一切的。的確,許多照片都符合典型的構圖法則。這些攝影師都十分清楚什麽時候應該打破這些法則。好的構圖都是通過不斷觀察、用心領會、奇思妙想、勇于實踐才能完成的,而生硬地套搬構圖法則是拍不出風光攝影佳作的。

一、風光攝影的表現手法

風光攝影的手法可歸納爲四個字:知、觀、表、現(即知其時、觀其勢、表其質、現其偉)。

1、知其時:

“時”在意義來說有廣義和狹義的分別。從廣義來講,是指季節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裝點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樹木,它們的孕育、茁長、枯落,無不隨著天時氣候的變遷而變化。因此同一地點的風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點(如四川九寨溝、安徽黃山等),還有跟隨著季節氣候轉移而呈現著各種不同的姿態,變幻莫測。就連浮遊在天空的雲,都是展現在眼前的一幅幅壯觀的奇景,而直接與這雲有密切關系的就是雨和霧。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雲和雨的形與勢,實際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爲要表現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風光,對這廣義的“時”,便不能不細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當的時機和把握。而狹義所指的“時”,是一天裏自早晨至黃昏,甚至晚上。攝影最主要的條件是光源,而拍攝大自然風光所靠的光源,卻是唯一的陽光。因此,應把這唯一的光源,非攝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當的利用。首先對季節性光的方向來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陽東升西落,而實際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隨季節而移動的,因此光的改變也直接影響了畫面的效果,冬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陽卻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兩者位置的變易,都是移動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陽從正東升起一樣,只有兩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變化0.258度。光源對景物産生的效果,縱然只是一線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麽拍攝大自然的風光唯一可靠的陽光,關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僅是必須清楚,而且絕對重要。

2、觀其勢

是指觀察拍攝景物的整個環境和形勢。大家知道,當我們身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滿眼都是景物,撩亂雜陣,那些應該刪去,那些應該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倉促間能夠作出決定的。爲此,必須細心有耐性地、不大厭其煩、不畏其勞地,從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討。深觀而默察,結合積累的經驗,選取認爲理想的角度去拍攝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隨之再加以細致的剪裁。所謂剪裁是要對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葉,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範圍。因爲秀多時在開闊的情況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當在一張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著建設和破壞的極端作用。因此,選景與拍攝是要相當細致的。畫家黃賓虹說:“縱遊山水間,既要有天以騰空的動,也要有老僧補衲的尋靜。”意思是說我們對眼前的景色要有無比的熱情,不辭勞苦的四處奔跑、觀察、尋景,跟著就是要總代表地去思考,去認識眼前的景色,從而了解這些景色。畫家們又講:“山峰有千姿百態,所以氣象萬千,它如人的狀貌,百個人有百個樣。”所以我們觀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氣勢與當地的特色,五代時期的畫家荊浩說:“搜妙創真”。妙是指客觀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觀的努力。這些都是前人的藝術家們的體會,對我們是一個教侮。

3、表其質

談到表其質,我們都知道萬物都有它的獨特的本質,尤其拍攝大自然風景的,對于充滿整個大自然環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質更要深切認識,然後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質,使其有效地重現于畫面中、照片中。在我們攝影的述語事所謂“質感”,質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現景或物的時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輪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現到有質的感覺,既有骨,又有肉。

4、觀其偉

這個“偉”字涵義很廣,好像雄偉、奇傳等等。拍攝崇山峻嶺,參天喬木等,大可運用鏡頭角度去達“偉”的章法,也可以襯托對比方法,去把“偉”更易彰明。而“偉”的另一種意義,也可以引申爲美,把景色最美之處給以突出,亦是現其“偉”的一個範疇內。那麽,我們拍攝風光照片如何去觀其“偉”呢?關鍵是在于抓景物的特點、氣派。如黃山,有四個特點:雲海、雲霧、奇松、怪石。但是我們把視野放到大處,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險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視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蒼蒼的茂林、清幽深還的岩谷。再把視線帶回身邊,便有許多自由自在的小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蒼秀,青山可稱得是清幽。至于五嶽亦不過是雄偉巍峨,險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稱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勝的陽朔,亦不過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當我們進入名山大川的時候,是要憑自己的眼力和經驗,但這經驗是前期的藝術修養,缺乏這些修養,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發現。利用攝影鏡頭的動能,把景物的特景盡收鏡頭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遊這類的紀錄片。
二、風光攝影的形式感

我們對大自然的風光景物要表現得淋漓盡至,必須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現著重強調具備四個特點:即氣氛、氣勢、氣質、氣魄。

1、氣氛

一般都將氣氛偏指爲能見于畫面上的蒙胧、蒼茫、缥缈而言,這是表面容易看到氣氛。但關鍵的氣氛在于畫面的內涵,因此我們要注意它的熱烈、肅穆、蕭瑟、冷寂、寥落、恐怖、歡樂等等,這一切都是氣氛。這都是不靠煙、霧、雲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現在畫面那種精神、感情所構成,而這種氣氛不獨是直覺看到那麽單調,更是內涵動情緒的感受。

2、氣勢

“勢”字我們容易理解到姿勢、形勢,但加上“氣”字,而構成氣勢,便不再是表面膚淺的姿勢和形勢了。俗語所說;“山不在高而在勢,水不在深而在動。”這就是氣與勢的表現力。故氣和勢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氣,勢便顯不出來,只有勢沒有氣,便是死板而不生動。

3、氣質

單說:“質”在攝影術語就是質感。如拍攝黃山,最主要是表現石的質,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層次,使人看到真實而富有立體感。氣和質連結在一起來便是氣質,氣質是較重于內涵的。藝術最重要的就是有內涵,沒有內涵便不成藝術了。內涵而見于作品,是作者對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達他的藝術熱情和有心,個性。我們可以從作品氣質中,了解作者的學問、性格、人品和藝術修養,也即是作者氣質最忠實的反映,所以氣質是由積聚而養成,潛藏于內在,而形成外在個別因有的獨特風格,神采的面貌及藝術作品的表現個性和手法。

4、氣魄

就是要求直接見于畫面上的視覺感,有大氣磅礴,嶽峙淵亭,一種感人心魂,氣概迫人,使人産生驚奇和感動的畫面。這前題首先是在于客觀上景物要具有這種形勢和氣魄。不過,如果拍攝的技巧和經驗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氣魄無遺地顯現出來的。反之,拍攝技巧高超,經驗豐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氣魄顯現,而且還能把它誇張,甚至有些不大夠氣魄的景色,也能于選取拍攝的角度上,技巧地強調氣魄。作品能夠有氣魄同樣是作者氣魄的反映。

三、風光攝影的構圖手法

風光攝影的畫面構圖經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個構圖的原則:

1、平衡 畫面的布局彩對稱或非對稱式。

2、對比 采用大小、高低、遠近的對比手法。

3、主題 主題布局在畫面的位置突出。

4、畫面的連接性

畫面的連接性是從線條的連接性和物體中産生,必定要有龍去脈。來龍是畫面的引點,而去脈是消失點,這些來去的表現,都是一脈可尋。這樣才能有效地表現透視感。

5、畫面的節奏

畫面的節奏主要也是從景物的線條中産生,有見于畫面的直線、曲線、斜線、弧線、上下屈曲線、左右轉折的線,有些是明顯的實線,也有些是隱晦的虛線;有些是錯綜複雜,而矛盾統一;有些是簡單純潔,卻活潑流動;有些強弱對比,有些剛健有力。這些線條在我們的畫面上都能有效地産生著畫面的節奏感和連接性。因此,我們在風光攝影中,一定注意運用景物的線條。

6、畫面的分格方式

爲了使畫面的嚴敕的處理,也可將畫面進行分格方式來處理,目的衡量畫面布局的份量。

四、前景、中景和後景的運用

前景:如果要表現畫面上的透視、立體感、縱深感等,前景是非常重要的了。如果是早晨、晚霞或是陰天,前景色調則較深,但是如果有陽光,且前景的物體色淺,那麽又形成背景7深色而前景又顯得淺色,這種情況多數是逆光照片。前景往往是注目,所以前景之處理是非常重要的,是風光照片成敗所在,對于前景要特別注意。有些風光照片在放大時還加上前景,加強風光照片之表現力。中景:通常一張風光照片的主體都是放在前景與中景之間,所以中景的處理亦非常重要。有些照片的主體則在中景,是色調變化的中心地區,運用前景和遠景爲中景服務,能達到表達主題思想的目的,但是主體位置亦不能過于正中,而放在中間的左或右側,這樣較爲活潑。如果主體在正中,很容易犯著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圍,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滯而缺乏生氣。遠景:遠景之作用將風光的景物擴展開去足以烘托意境的氣氛,加強畫面的美,增加人們的想象力和感染力,遠景的色調以淺色調的居多,中色調和深色調也有,不過很少。 但是從整幅風光照片來看,未必前景、中景和遠景都有,有些只有近景和遠景,有些只有中景和遠景,那就看具體情況了。

五、題材的選擇

風光攝影題材是很廣泛的,除了名山大川、森林原野和名勝古迹外,城市風光、工礦場景、夜景、農村面貌、湖濱公園及一切大自然景物等等,都屬于風光的範圍。拍攝風光照片與其他內容一樣,在拍攝前,首先要確定拍攝景物的主題,然後再考慮怎樣表現主題。這樣,在照片上才有中心內容,才能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意圖。任何一張沒有中心內容的照片,即使這張照片的光線怎樣好,構圖怎樣美,層次怎樣多,色彩怎樣鮮,也終于是失敗的。正如一篇文章沒有中心內容一樣,使人看起來還是乏味的。所以,風光作品要求和寫文章一樣,要有章有法。照片上的光線、構圖、層次和色調都是表現內容的技術手段,是從屬于內容的,不能作爲決定畫面的目的。選擇每一類風光攝影的題材,事先必須對景物作充分的了解,並要深入地知道景物的各類特點和情況。例如拍攝城市風光,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內容和特點,那些是新建的,那一些是有曆史意義的古代建築,那個公園最優美,那條馬路最寬闊,那一段高樓大廈林立較多,什麽時候最熱鬧,以及什麽時候照射得最適宜等等。這一切都要經過詳細地觀察了解後,才能選擇出較好的題材作爲我們拍攝的主題,才能確定每個景點應用的光線和采取的鏡頭角度。

六、取景和角度

一幅完美的風光照片,除了要有表現主題的主要景物以外,還應該有其他的物體作爲襯托。這主要景物和襯托的物體在攝影術語中就叫做主體和陪體,物體是有主次之分,在畫面上就應有適當的安排,一般是把主體安排在畫面上重要而明顯的地位,陪體只位于畫上或上或下,或左右的一部分地方。絕不能把陪體彼此要互相聯系互相呼應,不然就會形成一個主、次分散的畫面了。有顯著建築物作爲景物目標的風光,應當以建築物作爲主體,有些景物的主體物不只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甚至可以占滿整個畫面。我們拍攝這類景物時,首先要決定它在畫面上應該占有的位置,然後決定采取的數量,再選擇拍攝的鏡頭角度。沒有建築物作景物目標的自然風光的景物是比較多的,正因爲它沒有固定的景物目標,所以自然風光的景物範圍就比較廣,可取的拍攝位置也比較靈活,在沒有固定主體目標的自然風光裏,應根據景物的自然條件並結合理想的太陽光線來決定景物範圍和拍攝角度。例如桂林山水風光,山川必然有山有水,究竟應以山作主體,還是以水作爲主體呢?這就要根據所拍攝的景物情況來決定了。如果河流近而山層遠的山川風景,就應以河流作主體,反之,則應以山作爲主體。拍攝以河流爲主體的照片時,必須把河流安排在畫面上最明顯的地位,把遠山安排在河流的遠處或兩旁,作爲陪襯河流的陪體。河流景物的水平線一般都是很明顯的,最容易把畫面劃分爲二,影響賓主物體的聯系。因此,如果采取的河流是橫過畫的,它的水平線必須很明顯,我們就要選擇有明顯直線條的物體(如木船、桅杆和可作近景物的樹木枝幹等)沖破橫的水平線,或以較遠距離的船艇作爲近景。如果采取的河流是彎曲的,它的水平線就不會很明顯地劃分畫面。但爲了顯示出河流的深遠,就應站在較高的位置以俯視角度拍攝。這樣不但能顯示景物的深遠,使彎曲的水平線在畫上形成弧線而增加了線條的美感。山川風景也有不少山近而河遠的,這就必須以山爲主,以河爲輔。山必然高于河,在山近河遠的情況下,站在山下不但不能看見河流,也不會完全看見山層的面貌。因此,拍攝山近河遠的景物,就必須站在高山上,采取山層作爲主體,用俯視角度拍攝,使白色的遠河在山層間呈現。拍攝沒有河流可見的山層景色,可站在高山上攝取山層爲遠景,也可站在山下拍攝山形。應采取一些適當的景物作山景的陪襯,才會在畫面上形成孤山的感覺。表現出高聳雄偉或山巒峻秀的氣勢,也要尋取適合襯托高山的物體,使山景在畫面上顯現得更美而不至于枯燥無味。森林與原野同是屬于自然風光的景物,也是沒有個別固定景物目標的風光。森林的景象是隨著不同的季節而變化的,原野也會因不同的生産情況有不同的場面。例如森林裏的樹木在四季中有它不同的色調和疏密程序,原野上有數不盡的牛、馬、羊群或各種豐茂的莊稼(植物園、龍勝季節),森林與原野雖同是適宜用大場面表現景物,但森林與原野的取景方法就應有所不同。拍攝森林需要身處林中,選取有遠有近,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的樹木場面,以平視的鏡頭角度拍攝,才能在畫面上顯示出廣闊、深遠的森林面貌。如果站在林外拍攝,在畫面上就只能見于是一片密密的顔色沈重的樹林,不僅與天空的色調極不調和,而且沒有景物的深度感。原野是一片平地,如果不站立在適當的高位以俯拍攝,也同樣不能把原野上的生活現象全面表現出來。城市風光是以街道和建築物爲主的風景,每個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地主特點和內容。拍攝城市風光,必須著重表現出這個城市的地方特色和繁榮景色。拍攝城市風光就要根據它們不同地方特點選擇鏡頭。例如上海是一個江岸而又是我國最大的城市,水道交通暢通國內外,堤岸一帶高大的樓房也比較集中。拍攝上海城市風光,就應選擇能表現上海特點和規模的外灘作爲拍攝重點,如北京、廣州,杭州。但拍攝堤岸城市的市景要有適當高度的立足點(站在四、五樓爲宜),站在過高或過低拍攝具有較近樓房的景物,容易造成樓房線條不平正,變形的效果。市區其它繁華、熱鬧的地區,要尋找較高的拍攝位置來表現它的熱鬧情景(如燈光夜市),觀察其能否表現出繁華、熱鬧的街道結合在一起拍攝,因爲這樣既能表現出這個地方的特點,又說明它的繁榮,拍攝出氣氛較好的城市風光作品。拍攝農村風光應結合農村的優美環境,盡可利用可拍攝的範圍而顯示出農村廣闊的面貌。農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而且較爲聚集,如果站在村莊附近的山坡上,就可以把它很好地表現出來。因此,拍攝時爲了呈現農村的面貌和深遠豐茂的莊稼,表現田園的線條等。最好尋找較高的山坡爲立足點(龍勝),其次,利用一年四季農村不同的景色、農作物、色塊等作有利的拍攝選擇。
七、景物中動態的掌握

風光中往往有人物或其它動態物在其中活動。風光中的動態物能充實景物的內容,也可爲景物增加生動感(生氣)和透視的比例感。因此,任何景物中的動態物,也是不夠全面的。人物在畫面中可作爲主體,也可作爲主體或陪體,或作爲點綴,應當決定于照片的主題。例如拍攝西湖風光,主題是遊西湖,就應當決定以遊湖的人物爲主體,如果主題是要表現西湖景色,毫無疑問,就應以景色爲主體,畫面中的人物作爲陪體襯托景色。又如漓江漁火,人作主體,景作陪體。一般情況,在拍攝場面較大以及人物安排在遠處的景物時,就以人物作爲陪體,在中小場面而人物又較近的景物中,就以人物爲主體。不論畫面裏人物是主體或是陪體,他們的動態和形象都應該是政黨的、合理的,因爲人物的動態和形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熟悉的。以決定景物景物題材和拍攝範圍的時候,既要考慮到人物的數量和安排,又要考慮怎樣抓取人物的好動態。有時,景物中的人物所在位置不一定完成符合我們的理想,或人物的動作不合要求,但當我們選好了角度等待著走動的人物准備拍攝機會。人物及其他動態物都有他們的動作規律,有些動態物也有他的特點,如果掌握得不好,大好的美景常會因動作不好而遭受破壞。所以,我們拍攝時,就應掌握住這些特點,不要把在步行的人拍成一條腿,甚至人物呆呆地看著鏡頭;也不應把景物中四足俱全的看牛、馬、騾等拍成二、三只腳,或者沒有尾巴等。以上的現象,就是因爲我們在按動鏡頭快門時沒有掌握好動態物體的動作規律所造成的,它影響了景物動態的表現,給人以不自然的感覺。

八、光線在景物上的效果

光是攝影的生命,沒有光線就不可能存在有攝影。攝影的藝術是光與影的藝術。大家都知道,風景中的景物和其他東西一樣,有了光線的照射,才會産生明暗層次、線條和色調。拍攝風光,主要是以太陽光作爲光源。太陽光線是一種變化多端的東西,它照射在景物上,能産生各種不同的效果。它有時強有時弱,而且還會隨著季節和氣候的不同而變化,景物就因爲它的不同變化而受到不同影響。因此,我們拍攝景物時,就先要了解每種光線的來源和光線的強弱給予的影響,從而很好地加以運用,才能充分表達景物的光線效果。風光照片拍攝得成功與否,與光線運用得是否得當有很大關系。因此,熟悉光線在景物上的一切變化,是拍攝風光照片的一個關鍵問題。

1、正面光對景物的效果

用正面光拍攝景物,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光亮、鮮明的氣氛。但正面光照射在景物上過于平正必須缺乏明暗之分,往往會使景物主體與背景的色調互相混淆起來,缺乏景物的立體效果。

2、側光對景物的效果

利用側光拍攝景物,由于光線斜照景物,景物自然會産生陰影,顯現明暗的線條,使景物有立體的感覺。景物有了立體感,立體瑟背景的色調就不易互相混淆,但拍攝側光景物,要注意陰暗部分色高的深淺,以陰暗部分確定光時間,但最好以中性灰爲測光基調,使景物陰暗部分的層次能夠充分顯示出來,使畫面層次豐富。側光是幾種基本光線中最能表現層次、線條的光線,也是最適宜拍攝風光照片的采光。

3、逆光對景物的效果

逆光照射景物,景物中被光線照射的部分,都會産生光亮的輪廓因而就能使物體與物體之間都有明顯的光的界線,不會使主體與背景互相混合成一片深黑色的色調。因爲逆光所造成的這種光亮的輪廓使主體與背景物截然分開,這就是逆光所獨有的特點。逆光是從景物背後照射來的,我們拍攝的對象必然是沒有直接光線照射的陰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現出景物的明暗層次和線條。但是逆光照射在一切物體的背後,如果物體與物體之間距離不很遠,就有互相反射光線的作用。拍攝逆光景物往往會因光亮的輪廓和鏡頭前面的光照影響拍攝者的視覺,容易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拍攝逆光景物必然以景物的陰暗部分或中性灰來確定曝光時間,才能充分顯示出景物的層次。另外,逆光照射下的平地、水面以及一切仰面物體,自然會産生一片強烈的白色反光,爲了避免這部分與其他物體色調反差過大,以運用柔和的光線拍攝較爲適宜。

4、高光對景物的效果

太陽升至在天空垂直地照射大地時,就是高光。高光是一天中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因此,光線強烈,陰影必深。同時高光又是從高空垂直照射下來的光線,除了能表現由上到下的陰暗層次外,並不能表現出物體的質感,這種光線不是拍攝風光的理想光源,非必要時拍攝的景物,應盡量避免采用。

5、散射光、低光、反光對景的效果

除了以上介紹正面光、側光、逆光和高光四種基本光線類型之處,有時也要在散射光下拍攝景物。散射光就沒有直接陽光照射,在這種光線下拍攝,被攝的一切物體必須沒有明暗的線條界線,不能産生陰影。因此,我們也就不利用光線來變化景物主體及背景調的深淺。散射光下拍攝景物只能顯示出平淡的物體影像和陰沈的氣氛,不能在景物上産生明暗的層次和線條的美。因此,有時需要拍攝景物而遇到散射光的天氣,那就只有盡可能縮小景物範圍而采取較近距離的中景或局部場面,才可獲得稍爲清晰的效果。場面越大,灰暗的氣氛越濃;場面越小,灰暗的色調越小。太陽剛出或將落的時候,是一天中最柔和的低光光線,由于光線從低角度直接照射景物,也可在不同的方面而獲得正面光、側光或逆光等幾光線的效果。因此,利用低光拍攝風光照片,不但能獲得極其柔和的效果,而且富于變化。但低光屬于光譜中的紅色成分,表現出來的顔色呈黃、橙色,對景物原來有色調會有一定影響。因此利用低光拍攝景物,首先要注意光線對景物色調的影響,然後決定是否適合運用濾色鏡拍攝,使有色的低光光線不至于影響景物原有色調。反射光是間接的光線,比直接的低光更柔和,但它只能對景物中物體的陰暗部分起反射作用,因爲反射範圍是有限度的,所以它除去能輔助物體本身陰暗部分的表現外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加偏振鏡)。光線對景物的層次、線條、色調和氣氛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景物在照片中能否表現得好,全賴于運用光線。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每一種光線對景物的作用,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我們只有經常地觀察各種光線在景物中的自然變化和影響,才有助于我們對光線效果的認識。

九、自然環境氣氛的拍攝

1、雲的拍攝

雲是天空濕所的凝體,它在天空中會隨著天氣變化而凝結、移動和消散。雲的確很很美,而且有多種不同形象,一般常見到的有浮雲、朵雲、魚鱗雲、片雲、條雲、層雲、火燒雲等。愛好拍攝風景的人,對雲是特別喜愛的。一張風光照片因爲有了雲以後會增加美觀。不少好的景物卻往往缺乏天空的雲彩,使畫面上的天空部分過于空曠而美中不足,甚至會影響到畫面的結構和色調的均衡。雲不但能增加景物的美觀和使畫面的均衡,而且還可利用不同形象的雲表現景物的季節和氣候。例如,春天早晨輕薄的浮雲、夏日凝結不散的層雲、秋天美麗的魚鱗雲、初冬稀疏的條雲;早晨的雲海和傍晚的彩雲、風和日麗的朵雲、台風前夕的火燒雲、風雨欲來的烏雲等等,都是表現每個不同季節、氣候和時間的。即使景物本身完全沒有明顯表示時間的特征,但由于景物中有了雲,從雲的形象中就可以知道是什麽季節葺氣候了。雲是有多種多樣的,形象不同的。我們利用白雲陪襯景物,也要注意白雲的形象是否與景物相適應。例如,有顯著橫條的景物,就不應再選用橫條的雲作陪襯,不然就會使畫面産生更多的橫線條,造成畫面呆板,線條無變化的感覺。又如采取與景物主體大小相等的白雲作陪體,也會造成畫面的賓主不分。因此,采取作陪襯景物的白雲,必須要注意它的形象,並要與主體物有明顯不同的比例,才能使畫面生動、感人。其次,沒有深淺層次的白雲,不適宜作任何景物的陪襯,更不宜作爲主體,一般層次較多的白雲多半産生在早上或下午陽光斜射的時候。因此,在斜照的陽光下拍攝風光,是最適合運用天空的白雲作陪體。雲的形象是隨著風千變萬化的,我們要掌握時機,要有耐心,才會拍到好的雲景。但拍攝時要注意使用濾色鏡,彩色多加偏振鏡,黑白攝影多用黃、橙濾鏡。

2、霧、霞景的拍攝

利用各種霧層或霞層拍攝風光,能使景物的透視變化可近可遠。也能使景物的色調變化可深可淺,給予景物豐富的層次。在晨光霧還沒有被太陽熱蒸發消散而每個山巒的高峰凸出在晨光霧上面的時候拍攝逆光的山景,由于遠近的山層都有了厚薄不同的晨霧,被逆光照射的霧層又是非常明亮的,只要以較近的主要山層作爲曝光基礎,拍出來自然會顯現出由深到淺的層次豐富的色調明快的照片。雲霧在山上常會隨風方向移動,有時卻停留在山腰間或只露出山峰,層霧存在樹林中,太陽從枝葉稀疏的空間照射到林中産生一條條的斜陽光線,這種不同的光線,隨著太陽高低轉移投射方向和角度,顯示出明暗的光柱。這一切自然景物變化,給我們拍攝山林景色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只要我們身處其景,及時掌握景物的自然變化,才能拍出有藝術性,高質數的風光照片。晚霞産生在傍晚的時候,由于傍晚時空間的濕氣較少,故晚霞常比晨光霧淡薄。利用晚霞拍攝景物,較遠的景物中才有霞的氣氛表現出來,較近距離的景物就象沒有晚霞一樣,如果運用逆光拍攝晚霞景色,有晚霞的地方就能如晨霧景色一樣,表現出景物的淺淡層次。但逆光照射在晚霞景物中,景物的近處因沒有霞氣容易受遠處霞景的光亮影響而曝光不足。因此,拍攝霞景時,要是以近處景物作主體的話,就應以近處爲測光標准。有時拍攝遠處的晚霞景色,我們就要用長焦距的鏡頭拉近拍攝,使景物在畫面上所占面積大些。

3、雨景拍攝

雨天是攝影者最不喜歡的天氣,不論是在下大雨或下小雨,都很少人拿著照相機到外邊拍攝景物,甚至有人認爲雨天根本不能拍攝風光。大家都知道,有光線就能攝影。我們在晚上可以拍攝夜景,白天當然更可以拍攝雨景,而且可以拍攝有動態的雨景,就是雨天的晚上,也右以拍攝雨夜景。雨天的景物也有它獨特的情調,何況雨天也是人們生活中必有的情景。爲了反映更多的生活情景,豐富風光的內容,雨景也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拍攝題材。拍攝雨景時,爲要在照片上表現雨景中的雨條,除了選擇大雨外,還必須要有較深色調的背景作襯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麽雨天的天空必須是白色的濃密雲層,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因背景與雨條同是白色而不能顯現。背景越近,雨條越易顯現,背景越遠,景物場面必然大,雨條也不易清楚顯現。因此,拍攝雨景所取的景物範圍不宜過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據大部分畫面,而影響景物中的雨條的表現。下雨時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較弱的。因此,拍攝雨景時一般都要用較大的光圈及較慢的快門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夠感光爲顯出景物空間中還沒有落地的雨條和能掌握雨中動態,應站在較高的位置拍攝。一般用1/6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雨景,就能顯現出空間中還沒落地的雨條,如果使用較快門速度拍攝雨景空間的雨條變較短,使用更慢的快門速度能獲得較長的雨景,便景物中的動態可能就會不夠清晰。在小雨天氣下拍攝景物,因小雨在景物中不夠顯現,故不能表現出雨條。但是,利用毛毛細雨在拍攝深色調的樹林或山層,由于景物中沒有陽光照射而盡是深圳特區色的物體,毛毛細雨在深色的物體間就會如霧層一樣,顯現出遠淺近深的色調。如果取景範圍不很大,以近處的物體明亮度作曝光基調,也能在景物中表現出如雨如霧的煙雨情景。每當夏季的時候,常常會在陽光照射下突然下一場大雨,這是拍攝雨景的最好時機。在大雨中進行拍攝景物,相機鏡頭很容易被雨淋濕,拍攝前應事先考慮好這一點,做好防雨的准備工具。

4、雪景拍攝

雪是潔白的晶體物,它散布下或積聚在景物上時,景物中色調深淺不一的物體都給它遮蓋而成爲白色的物體,因而雪景就是白色部分較多的景物,可給人以潔白可愛的感覺。正因爲雪景中白色部分占據的面積較大,也比其它景物明亮,在有太陽光線照射時,就更加明亮。它在膠卷上感光也比一般景物靈敏,雪是一粒粒透明的晶體,只有在較遠的地方才能明顯地表現它的這種質感。因此,爲要表現出雪景的明暗層次以及表現出較近地方雪粒的透明質感,運用逆光或後側光拍攝雪景最爲適宜。這樣,即使是遠景也因逆光或側逆光而産生深遠的氣氛。如果以正面光或頂光拍雪景,由于光線平正或垂直照的關系,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細的晶體物産生明暗層次和質感,而且會使物體失去立體感。但是,逆光或側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積較大的雪景上,未被雪遮蓋的其它色調的物體必然會因此而容易成爲黑色的物體。爲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它色調的物體都能夠有層次顯現,拍雪景就必須采用柔和太陽光線。正在下著妾的時候拍攝雪景,也如下雨拍攝一樣,必須有深色的背景作襯托,才易于顯現出正在天空飛舞的雪花。如果拍攝天空範圍較廣的景物,那就只有在一些深色物體前的空間中才能看見雪花,其它部分雪花是不能顯現的。 在陽光下拍攝雪景,爲了使蔚藍的天空不至過白,拍攝可以根據需要使用濾色鏡(偏振鏡)。爲獲得更爲簡潔的雪景畫面,又能清晰地表現雪中物體的層次和線條,可選擇線條較美的局部景物,並用柔和的逆光、側逆光拍攝,這樣,可使雪中物體的層次線條都能充分顯現,從而獲得更爲美滿的雪景。

5、日出、日落的拍攝

從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或在太陽即將西沈的時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蓋著太陽散射的光線,而顯現出一輪沒有光芒散射的圓圓的太陽,這就是拍攝日出或日落的時候了。太陽剛出或剛落時,地平線上的天空常常會有一些逆光的有色雲彩,我們可等到太陽雲彩而沒有光芒散射時拍攝日出或日落景色。這樣,不但可避免太陽散射而底片上産生光暈,並可使景物的天空部分不至僅有孤單的太陽存在。太陽剛出或即將落逆照山層時,山層間因沒有水的反光,就完全與有太陽的天空成爲黑的色調的對比。因此,在山巒上拍攝日出或日落景色,只有在雲彩遮蓋部分太陽或在放大是增加天空部分的曝光,才可使天空與山層的色調較爲均衡。在太陽剛出或將落的時候,天空沒有一些雲彩也是常有的現象。爲避免天空過于單調,利用一些較爲稀疏的樹葉、枝幹作爲空曠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幫助景物畫面結構的均衡。但枝葉過多或過重,就會遮蓋大部天空而影響畫面的均衡。太陽的形象和色調在早晚是沒有多大的區別的。如果要從照片上來區別日出或日落,應當通過景物和色調去區別,因爲早晨地平線的天空一般都比較清朗,太陽上升時就會很快地散布射光茫。黃昏時候的地平線上天空一般都較爲混濁,太陽離地平線尚遠時就沒有散射的光芒了。從色調來區別,早上天空色調偏紅帶黃,而黃昏色調帶品紅。因此,拍攝日出時,太陽剛升上地平線就應該立即拍攝,不能錯過。拍日落就可以從沒有光芒散射的時候開始,直到將進入地平線的時候爲止,都可以從容不迫地進行拍攝。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攝影理論知識彙總